京津冀协同创新行与思
8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单位纵论工作得失——
京津冀协同创新行与思
今年4月底,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成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不到两个月时间,“保定中关村”就吸引了上百家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其中超过六成来自北京。这种集聚力源自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和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两大产业集群的支撑和粘连。“保定中关村”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的又一最新成果。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了8个京津冀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单位共议协同发展,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行与思。
协同创新尚存制约
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发展处处长张峰海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目前,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有32个试点,同时有39个正在培育。
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集聚创新成果和高端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副总经理杨楠介绍说:“在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撑下,中关村园区每万元GDP消耗8.7公斤标准煤,是北京市平均值的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撑起北京绿色GDP。”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创新资源集中、创新成效突出的产业集群,自然而然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排头兵。但目前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制约,能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张峰海举例说,比如优质创新资源不足、整体规模不大、政府的集群协同机制不健全等。
石家庄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丁飞燕指出石家庄药用辅料与制剂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的协同创新困扰:“产业链内分工协作有待加强,产业协同度不高,各企业多以自身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与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协同关系;资金缺乏和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
天津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工作人员代表吕欣说,天津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目前仍缺乏具有重大突破的技术成果和国际影响力的产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身产业化由于受到体制约束,科研实力未能充分释放。在技术市场尚不成熟、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这些因素叠加,限制了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观念革新突破边界
为破除协同创新制约,京津冀各大创新型产业集群代表不断革新观念,开拓新思路,为协同创新出谋划策——
天津北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代表、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副总经理王振霞建议,应该以“互联网思维”作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协同创新的技术黏性;同时,重点引进首都科技服务、中关村创业、孵化器管理模式等创新资源,优化集群创新结构;鼓励区内企业与北京各大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智力联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京津冀应该加强区域科技人才制度衔接,共建创新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人才在三地跨区域流动。”吕欣在人才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实施“人才绿卡”制度,设立全方位、保姆式人才服务绿卡,整合服务部门,集成服务事项,提升服务效率。
“协同创新需形成部门、行业、市场的强大合力。”张峰海说,政府应确立部门分工形成协作机制,建设单位应明确专业部门、人员、目标、实施计划、日常运行体系;在行业协同上,应建立高效的联盟组织,搭建产业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门槛;在市场协同上,应该营造有序的竞争环境,淘汰或转型“三高一低”产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多元探索正在行动
伴随着观念革新,京津冀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多元探索已经展开。
丁飞燕介绍,他们推动集群内企业与京津两地深入开展合作研究。比如,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合作的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研究项目;石药集团中齐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的匹诺塞林临床研究项目等。
作为丰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代表,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副主任熊飞介绍,今年他们将以共建共管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河北保定满城、易县、定兴、高碑店、清苑等地区建设分园。近期,丰台区将与河北省保定市产业园区合作开展共建签约仪式及功能疏解考察活动。
为推动协同创新,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京津冀一体化领导小组,制定“深耕首都资源”行动方案,积极与北京、河北的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京津冀协同创新是大文章,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其中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协同创新势必会迎来承接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转移跟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结合起来,把企业搬迁和新产品的出现结合起来,既要强调政府这只有形手的作用,也要注意把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