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疗一体化|京冀医疗协作样本如何练就
与朝阳医院共建5年来,燕达医院门急诊量增长近4倍、手术量增长2倍多
京冀医疗协作样本如何练就
北京朝阳医院派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兼心内一科主任卢长林为患者诊治。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进程中,位于廊坊燕郊的河北燕达医院,日渐成为京冀医疗协作的一张名片。日前,燕达·朝阳合作共建5周年成果汇报会在河北燕达医院举行。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共建5年来,河北燕达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门急诊量增长近4倍、出院量增长5倍、手术量增长2倍多,成为京冀医疗协作的样本。
京冀携手 燕达医院门急诊量5年增近4倍
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燕达医院,虽然快到中午了,但专家诊室外的走廊上仍有不少患者在等待。
叫到号后,来自大厂的李女士走进诊室。北京朝阳医院派驻燕达医院的骨科主任刘清和悉心解答她的各类问题,解除她对手术的顾虑,确定了手术时间。李女士告诉记者:“我这腿疼是老毛病了,早就想做膝关节手术。可一想到去北京做,心里就发怵。现在,北京专家来到了家门口,省心又方便。”
就近就能得到北京医疗专家的诊治,源于燕达医院与朝阳医院的深度合作。
回忆过往,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颇多感慨:“2010年医院创立之初,硬件设施和福利待遇都不差,就是发展不起来。”
转机在2014年出现。当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政策东风吹拂下,打算在北京东部筹建分院的北京朝阳医院,与亟待优质资源加入的河北燕达医院一拍即合。当年5月5日,北京朝阳医院正式派出13个临床科室的15名专家入驻燕达医院定期出诊。5月9日,河北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很快,朝阳医院又派出医疗管理团队、学科建设顾问、病区主任、病区护士长共15名,常驻燕达医院开展医疗管理及临床相关工作。截至2018年底,朝阳医院向燕达医院派出技术、管理人员130余名。
“朝阳医院派出骨干团队,指导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医疗平台,为医院日后发展夯实了基础。”李海玲说,此后,燕达医院陆续与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北京医疗机构开展了密切合作。
“从此,以前不敢收的病人敢收了,不能治的病能治了。”李海玲说。
如今,在燕达医院,零射线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得以常态化开展。与朝阳医院合作5年来,燕达医院门急诊量增长近4倍,手术量增长257%。2018年12月,燕达医院成为我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综合医院。
机制创新 医院患者同受益
近日,家住燕郊、工作在北京的赵先生,在燕达医院北京医保窗口办完结算手续后说:“这次看病,花费了近200元,我只负担了30多元,和在北京定点医院一样实现了报销即时结算。”
燕郊西接北京,常住人口70多万人,其中有40多万人有北京医保。2017年1月5日前,这些持有北京医保的人在燕郊看病须全额垫付医药费,再到北京报销。
2017年1月5日,燕达医院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连接,成为北京医保首家异地结算单位。据统计,自北京医保实现在燕达医院实时结算以来,燕达医院接诊的北京医保患者由之前每个月的不到10%,上升至现在每个月的近三分之一。
省卫健委主任梁占凯亲历了医保打通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在两家医院开始合作后,两地卫生部门向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提出打通医保的要求,主要领导直接调度,促成两家医院完成了跨省份、跨所有制的医保联通。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2017年4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医生在京冀之间的自由交流也存在困难。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保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及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保障了医生合法异地执业。
“过去在北京,各大医院每天要接待100多个来自燕郊的患者。现在,北京的医生来到燕郊,100多个患者省去了奔波的辛苦,你说这个社会效益大不大?”张金保说。
准确定位 补足短板错位发展
夜色渐暗,一对对老年夫妇沿着园区内的河岸遛弯。从2017年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来,来自北京的齐立强和老伴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这里不仅居住环境好,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险柜’。”83岁的齐立强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在养护中心,大夫、护士与老人结成对子,定期查房、量体。
“有天早上,护士小刘给我量血压发现脉搏不稳定,赶紧就把我送进医院,发现是房颤后,马上就做了治疗。”这段经历让齐立强记忆犹新。
医养结合既是燕达医院的特色,也是未来发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原有重点合作专科的基础上,燕达医院还将推动亚专科领域的建设发展,并立足于北京市市属医院通州副中心的整体布局形成重点专科差异化发展。
目前,燕达医院牵头成立了“河北燕达医院医联体”,共有9家廊坊的基层医院加入。燕达医院将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方面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李海玲说:“我们要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及我们医院的优势向外辐射,为补齐北三县医疗服务短板出份力。”
5年来,京津冀医疗合作由单一医务人员流动向机构合作迈进,目前河北4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开展了合作,合作项目突破500个。
未来,如何发挥河北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对河北而言,北京的医疗资源不只具有支援作用,更有造血的功能,这就要求河北加强自身的承接能力。”梁占凯建议,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医疗机构,可以统筹多个医院,以集团的形式对接北京优势资源。同时,根据河北各医疗机构的特点和现有基础,个性化探索与京津的合作模式。
省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副处长杨海明表示,养老正在成为卫生健康部门的新使命,“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除了推进医疗合作,我们还要积极谋划一批健康养老基地,把北京的养老功能陆续疏解到河北来。”(见习记者 冯阳 通讯员 陈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