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连京津 保定打造四大生态支撑点
9月15日,在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雄县马蹄湾段看到,道路两侧成方成片的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正以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为轴,规划建设两万亩梨园,打造绿色生态林区。”据雄县农业局副局长王云介绍,除此之外,该县还在建设高标准绿色廊道、环白洋淀防护林绿化带和绿色景观带,最终建成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的生态林带,为打造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作贡献。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市提出生态建设要率先突破,通过加大造林和湿地恢复力度,为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生态保障。为此,该市统筹规划,重点打造西部生态屏障、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湿地生态恢复带、浅山丘陵优质果品产业带四个“支撑点”。
以山区水源涵养带建设为重点,打造西部生态屏障带。在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困难的西部深远山区,采用封造结合、乔灌结合方式,实施封山育林;开展森林抚育,集中实施国省交通干道两侧、景区、自然保护区周边、城镇周边、水库河道两侧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封育造林工程。促进绿化用地向大户、企业流转。去年以来,全市造林绿化流转土地面积23.6万亩,占人工造林面积的31.3%,特别是廊道绿化、果品基地、林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了全部流转。
以造林工程为重点,打造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以城市周边、交通干道、河流水系及两侧村庄绿化为重点,建立多元化造林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财政挤、整合用、银行贷、社会引”,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去年以来,该市投入林业建设的社会资金达29亿元。同时,将林业、水利、国土、扶贫、交通、电力、发改等部门的相关资金捆绑使用,向造林绿化项目倾斜。通过实行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鼓励、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知名绿化企业和造林大户积极参与造林绿化,推动绿化向高端化、景观化迈进。通过开展网上招商、联系洽谈,630多家企业和大户积极参与,造林面积占全市造林总面积的65%。目前保北县(市)已初步建成现代万亩林业园区7个,新建和改扩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15个,完成高标准村庄绿化300个。
围绕白洋淀水系及其上下游河流湿地,以环淀绿化带为核心,路网、水网、林网为一体,网、带、片、圈相结合,打造环白洋淀生态林带。该生态林带建设以环淀区县为重点,共实施白洋淀绿美生态走廊、环白洋淀生态景观绿化带、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绿化、环白洋淀现代林业园区、万亩荷花苑建设、白洋淀上游水系净水护堤林、水上绿洲及淀区生物护岸、花叶芦苇芦竹引种等八大生态工程。目前,已完成生态林带建设2.7万亩、绿美廊道建设2.06万亩、绿道铺设9.6公里、郊野公园水生植物种植4500亩,实现了白洋淀重点绿化建设提档升级。到明年底,还将建设环淀森林8万亩。
果品产业既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更是保定市扶贫攻坚的有力支撑。按照“林果并重”的理念,保定市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六大果品基地,成效明显。今年全市新增果树面积10.6万亩,新增花卉面积4069亩,新发展苗木基地4.7万亩,新增果品观光采摘园68个,新建用材林基地3.5万亩。顺平、唐县、曲阳、易县建成和完善了一批技术领先的智能化管理三优苹果标准化示范园,阜平、曲阳、涞源、涞水加快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在平原地区,保定北部重点建设万亩森林,城镇周边依托标准化观光采摘园发展城郊休闲林业,保定南部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拓展林苗一体绿化基地,以实现“既推动生态建设又提高农民收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