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我国谷物产量料年均增0.6%

21.04.2015  12:30

稻米

能够实现自给 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目前 稻谷 是中国的第二大 粮食 作物。中国 稻谷 产量于2011年突破2亿吨之后,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643万吨;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中国稻米贸易总体为净进口。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具体而言,水稻种植面积会保持稳中略减的趋势,单产持续提高。2020年, 稻谷 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6亿亩(297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1公斤/亩(6912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560万吨。2024年, 稻谷 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3亿亩(295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4公斤/亩(6955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650万吨。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消费量将保持增长。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和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预计2024年 大米 国内消费总量14476万吨。未来10年,中国 稻谷大米 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 大米 贸易伙伴有限,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24年中国 大米 进口32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加60多万吨,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报告也提到一些影响稻米生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水资源、耕地、气候变化等自然条件因素。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总量短缺,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也使得极端天气造成旱涝灾害难以控制。展望期间,适逢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深入推进,在地下水开采较重的 东北 三江平原地区和南方重金属重度污染区,水稻种植面积有望得到合理控制。二是农产品价格和宏观经济调控等政策因素。 稻谷 托市政策将有可能进一步改革,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使用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方向, 稻谷 生产支持政策和价格托市政策都有可能改革。货币政策调控将更为精细化, 大米 加工领域将迎来一轮优化整合,从而会对 大米 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 大米 出口国政策和汇率等贸易因素。以 泰国 为代表的传统 大米 出口国积极去库存化, 越南 作为后来居上的出口国正在酝酿收储政策,也会对世界 大米 市场产生影响。当前, 美国 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汇率也连续下跌,这将导致以美元标价的 粮食 在名义上价格相对降低。此外,还有消费结构升级等其他因素。

小麦

生产主动调优 产需基本平衡

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 小麦 生产受水土等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生产区域将有所调整。

报告预计,未来10年我国 小麦 种植面积将主动调减,2024年预计为3.52亿亩(2348万公顷),但单产进一步提高,预计2024年将达到367公斤/亩(5506千克/公顷),比2014年增加18公斤/亩(262千克/公顷)。 小麦 产量继续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到12931万吨,比2014年增长2.5%。

在消费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2024年 小麦 总消费量将增至13195万吨,年均增长0.6%。其中,受人口持续增长带动, 小麦 口粮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将达到8877万吨,年均递增约0.5%,在 小麦 总消费中的比重保持在67%左右;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小麦 饲料用粮消费增幅下降,预计2024年 小麦 饲料消费量约为1833万吨,占 小麦 总消费量的比例将接近14%;随着食品工业持续发展, 小麦 加工消费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39万吨,年均增长约1.3%,占 小麦 总消费量的比例约为11.7%;随着播种和栽培技术进步,未来 小麦 种用消费量略减,预计将从2014年的459万吨略降至2024年的448万吨,年均降幅0.2%;随着烘干和仓储设施的改进, 小麦 损失率下降,预计2024年约为49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

在贸易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 小麦 进口基本保持稳定。短期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美国 经济表现相对强劲,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承压,而国内价格将保持整体稳定,国际 小麦 价格将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预计2024年我国 小麦 进口将达到28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加180万吨。由于中国 小麦 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优势不明显,展望期内每年 小麦 的出口量将在20万吨左右,未来中国 小麦 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

玉米

短期供应充裕 中长期需求明显增加

报告分析,2014年,国内 玉米 面积继续稳中有升,全年 玉米 播种面积为5.56亿亩,同比增长2.1%;但干旱对 玉米 单产造成一定影响,单位面积产量388公斤/亩,同比下降3.3%;总产21567.3万吨,同比下降1.3%,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13年,仍为丰收年。消费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玉米 深加工产品下游需求不足,工业消费同比下降。饲料消费由于消费需求不旺、疫病、消费替代等因素影响相对低迷,增速明显放缓。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基本稳定,估计全年 玉米 国内总消费1.95亿吨,同比下降1.3%。

报告预测,未来10年, 玉米 种植效益仍将好于 大豆杂粮 等竞争性作物, 玉米 种植面积仍将可能继续增加。但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矛盾将日益突出,决定了 玉米 面积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今后 玉米 面积增幅将明显放缓。同时,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品种改良、高产创建等增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玉米 单产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今后 玉米 增产将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预计2015年 玉米 面积稳中略增,若气候正常,产量将略有增长。未来10年中国 玉米 的种植面积将基本稳定,单产年均增长1.2%,总产量年均增长1.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上人口增长,未来10年,农村居民对畜水产品消费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玉米 饲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在经济增长及市场需求推动下,深加工 玉米 用量将恢复增长,但增速较上个10年明显放缓。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基本稳定。预计未来10年,国内 玉米 总消费量年均增速为3.1%。 玉米 进口总体呈扩大趋势,国内外价差明显将是进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国内较为宽松的供求格局将对进口形成抑制,加上关税配额管理机制的作用, 玉米 进口难以突破720万吨的配额数量。

报告认为,未来10年 玉米 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异常天气频繁发生, 玉米 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和不确定性将增大。 美国 燃料乙醇消耗 玉米 是否会出现新变化,将对未来国际 玉米 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波及国内市场。国际 大豆 等其他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国际 玉米 市场。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原油价格走势、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等也会影响国际 玉米 价格走势及中国 玉米 进口形势,进而对国内 玉米 市场产生影响。

棉花

生产布局调整加速 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 新疆 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2024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5346万亩,比2014年下降15.5%;产量为565.2万吨,比2014年下降13.0%;国内棉花消费受纺织品出口增长受限、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影响,难以恢复到千万吨的水平,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837万吨缓慢缩减至823.7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2024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20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目标价格水平的调整对 新疆 植棉面积的增减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内地省份的补贴水平和补贴方式对长江、黄河棉区的植棉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技术因素的不确定性。机采棉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将对未来中国棉花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抗虫棉的应用为中国棉花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产量、改良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等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取决于多条件的集成作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是影响未来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对中国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