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小红薯闯出大市场
本报讯 (记者 郑亚丛) 红薯销售具有季节性,“一窝蜂”上市,产品根本卖不上价儿。如何提升红薯的经济价值?在灵寿县书祥薯业专业合作社,红薯做成了大产业,叫响了本土品牌,闯出了市场。
在灵寿县书祥薯业专业合作社旗下的挂面厂,工人正将红薯面等按配比放进自动拌面机内,经过轧面等环节,最终制成 饹面。“现在,每个月的产量能达到12万斤。产品包装后主要销往本地及北京等市场。”合作社负责人赵书祥介绍,他们生产的 饹面有自己的品牌,很受消费者欢迎。
挂面厂只是书祥薯业专业合作社旗下的一个加工厂,此外还建有淀粉加工、粉条加工、纳米技术烘干等红薯深加工项目。如今,这些红薯深加工产品已得到市场认可。“这两三年,我们在深加工项目上下大功夫,就是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如何才能实现红薯错峰上市,让消费者一年到头都能品尝到新鲜的红薯?合作社将目光放长远。2005年,赵书祥建起能储藏百万公斤红薯的生态保鲜窖,不但能够保持红薯恒定品质,还可以常年为销售提供稳定货源。
“与传统窖藏相比,这种保鲜方法更科学,保存时间长,不易腐烂。”赵书祥自豪地说,由于错峰上市,红薯甚至卖到了每斤5元的价格。此外,还在种植源头上下功夫,选用优良品种,实现标准化种植,进行生态管理,确保红薯质量成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将红薯的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打通,造就了“土产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运营和管理上,合作社在按照企业化管理和经营的同时,实施了外联市场、内加农户、就地开发、立体营销的战略决策,提供薯业生产、加工及营销中的全程服务。
不过,让赵书祥感到头疼的是,淀粉加工厂、粉条加工厂等也受季节性影响,虽然市场需求比较大,但厂子生产能力小,有钱却赚不到!“合作社只是起到一个带动作用,将来,这些深加工项目计划延伸到红薯种植户,通过大家的力量,提升产量,解决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将统一包装销售打市场。”谈及今后的规划,赵书祥表示,要创立自己的快餐品牌,把红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