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 山区综合开发再升温
前三季度全市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投资9.7亿元
本报讯 (记者 董 昌) 11月22日,行唐县上闫庄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的旅游接待中心,不时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在摆满了枣酒、果酒、花生油、菜籽油、红薯干等特色产品的柜台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着特色产品从园区内原材料种植、管护、深加工的生产全过程,吸引了游客们对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趣。
其实,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探索,仅是我市西部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评定的10个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思路,纷纷围绕经济林果、旅游采摘、畜禽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规模大、产业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融合项目,一大批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陆续走向市场,并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利好政策促发展
山区开发持续升温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工程,抓好沟域经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生态建设综合发展示范带的指示精神,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西部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3月份,在经过县(区)申报和相关部门组织审计核查,认定了首批行唐神树湾、平山泓润等10个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
随着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挂牌后,利好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注入。围绕经济林果、旅游采摘、畜禽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规模大、产业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重点项目。目前,全市10个示范区建设规模已经达到了19.59万亩,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今年1到9月份投资已突破9.7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本占到9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10个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初见规模,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吸引了更多的开发主体主动参与到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中来。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思路,我市的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实现了科技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葫芦峪农业开发园区内,十余名职业农民正在山岗上进行标准化造林作业。
从苗木的选择、树坑的大小,到使用的肥料全都有统一的标准。园区负责人李海涛说,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依据这一特点,园区坚持发展绿色产业,所用的肥料全部来自内蒙古纯牧区的羊粪。同时,在坚持以薄皮核桃为主导产业,采取林间、坡埂种植苜蓿,再用苜蓿养鸡,鸡粪还田利用的林草畜相结合的生态种植模式发展有机循环经济。“正是这些成功的模式,使得葫芦峪农业开发园区被授予了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基地称号。
行唐县神树湾生态农业园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还依托苹果、红枣等观光采摘区发展旅游产业。目前,该园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实现行唐县星级景区零的突破。
园区负责人刘记云介绍说,该园区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为核心,放大乡村特色,建设休闲农场;以“闲”为功能,丰富旅游活动,营造真正放松的休闲空间;以“园”为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塑造浪漫乡村度假基地;以“业”为目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旅游区产业综合收益,建设省内旅游商品农产品基地;以“企”为市场,完善商务休闲设施,打造全省首家“田园会都”会议中心。
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全市10个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帮扶带动171个贫困村村庄,3.96万农户,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300余个。
创品牌引项目
推动山区产业持续发展
品牌的力量是伟大的。我市的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明确目标和功能定位,彰显区域特点的基础上,纷纷创建自己独有的品牌和标识。目前,葫芦峪、泓润、旺甲绿色无公害安全食品,无极山禽蛋、岭底红苹果等陆续成为我市的知名品牌,并被市民所认可。
同时,各示范区还积极开展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等创建活动,着力进行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的认证,进一步叫响“旺甲”、“泓润”、“无极山”、“葫芦峪”等品牌。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市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大好契机,正在筹划、组织各示范区积极参加廊交会、石洽会等活动,通过组织招商会、洽谈会等形式,将特色项目和产品推广到京津乃至全国更广阔的市场。在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开发主体为我市贫困山区投资。
在市委、市政府提供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全市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经迅速升温,西部山区很多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建设中纷纷与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度,有效推动了全市山区综合开发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开展。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