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末昆明粮食流通产业总产值逾300亿
22日,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昆明市“十三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末全市粮食流通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建成比较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粮食产销合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体系、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五大体系,全力打造“安全粮食、智慧粮食、法治粮食、品质粮食、廉洁粮食”,重点建设依法管粮工程、设施提升工程、应急配送工程、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通过“五项工程,五个粮食,五大体系”的建设,守住粮食收购底线、粮食销售底线、粮食储备底线、粮食质量底线,实现粮食行业的转型升级,全市粮食流通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在云南省建设西南粮食安全保障基地中起到排头兵、领头羊的重大作用,最终建成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质量安全、持续发展、立足云南、辐射西南的粮食流通产业体系。
到2020年,昆明市粮食仓储设施规模调整到95万吨;新“四合一”技术的仓容占有效仓容的比例达到50%,数字粮库比例达到50%;全市跨省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达到30%以上,省内“四散化”比例达到50%以上;粮食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35亿元,粮食加工转化率50%,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30%以上;打造主城5个粮食配送中心、11个区域粮食配送中心,建成267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情监测网点达到40个。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完成9项任务。一是建设西南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核心区。通过适度增加储备规模、调整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收储设施布局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昆明粮食储备体系,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昆明立足云南辐射西南的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核心作用。二是打造枢纽型粮食大流通格局。依托黄龙山粮食产业聚集区、宜良县工业园区饲料产业基地、晋宁粮食产业聚集区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布局三大粮食交易中心,建设粮食大流通的核心和枢纽。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大型储备粮库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区域性粮食企业集团,推进市属粮食企业统筹产业功能融合;以“储备库+加工企业+供应网络”模式,在县级企业推广“一县一企”模式,组建12个粮食集团或公司。四是升级粮油加工产业。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合理引导产能适度增加,推进粮油产业适度集聚发展,同时要合理布局粮食应急加工点;构建以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小型企业保证应急加工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五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粮食供应网络。大力推动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应急供应网点的建设,打造半小时应急服务圈;通过电子商务和配送信息平台,整合供应资源,实现应急配送无缝连接。六是全面监管依法治粮。初步建立粮食流通信用体系,健全粮食行政联合执法队伍,强化流通环节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形成机构完整、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粮食流通监管体系。七是提升仓储物流设施科技水平。选用经济合理新仓型,开展绿色储粮新技术,推动“四散化”运输;推广粮食识别代码技术。八是逐步拓展信息化功能。初步建成包括政策性粮食监管、预警预测、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功能的智慧粮食系统。九是加强粮食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整理优秀的粮食传统文化,赋予粮食文化新的含义和功能。
在产业布局上,“十三五”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布局为“一核两翼三线”,形成对接“一带一路”,融合东中西三大地区,承接“北粮南运”,保障区域应急需求的稳定、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粮食流通产业体系。“一核”指昆明粮油交易聚集区。“两翼”指东部宜良饲料交易产业基地和南部晋宁东南亚粮食交易产业基地,定位为以交易带动昆明粮食大产业的发展,以大产业打造大流通。“三线”指中部以昆明主城区展开的粮食流通主线、东部以宜良地区展开的粮食流通主线、南部以晋宁地区展开的粮食流通主线,定位为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流通的效率。
会议决定,授予毛平、王磊等15位同志“第三届昆明市名匠”,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第三届昆明市名匠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