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盆景 带出风景
在北京,二级以上医院近八成开辟互联网相关服务;在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和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均建立“互联网诊室”;在上海,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在西藏,试点建设山南市扎囊县农牧区医疗制度实时结算系统;在海南,海南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在全省推广应用;在浙江,“浙江健康导航”平台接入近50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近期,本报记者团队分赴各地采访时感受到,国家政策暖风劲吹,省、市、县、乡、村及各级医疗机构便民惠民动作频频,催生出越来越多“互联网+医疗健康”盆景,也带出了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的连片风景。
■惠民跑出“互联网速度”
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看来,“互联网+医疗健康”首先要让老百姓得实惠。“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反响很好,因为就医流程简化了,环境改善了,医务人员有更多时间服务病人了。如今,各市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平均时间从去年6月的8.21分钟缩短到4.53分钟;医院部分缴费环节已经取消,患者可以网上支付所有费用。”
各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风生水起。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百日行动30件实事,涵盖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线上诊疗服务、互联网医院加快应用等;福建省用“数字福建”驱动“健康福建”,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四川省以全覆盖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支撑,优先将家庭远程医疗作为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突破口……
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事业正在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说,信息化既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力抓手和高效工具。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立新说,“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摆在了很多地方议事议程的关键位置,并迅速在一把手的直接带领下行动起来。很多业内人士提到,只要一把手重视,分管领导上心,主管部门明白,带着感情去抓,信息惠民工作不得到老百姓认可都难。
记者统计发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近30个省份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近20个省份出台了具体惠民措施,20多个省份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涵盖远程医疗、医保支付、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文件。作为《意见》的首批配套文件之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不仅给出了国家层面的便民惠民路径,更带动各地纷纷响应。很多省份在“问题导向、服务导向、惠民导向”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就医过程中的操心事、烦心事。
为了让便民惠民更顺畅,各地有不少突破性进展。据了解,目前近65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占比达59.24%,1000多家三级医院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不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也表示,很多地方在纠结如果无法实现数据的交汇和互通,就无法进行医疗行为。我们通过玉溪实践发现,把过去“追求数据联通为主”转变为“追求应用为主”很重要,将“政府想干”的局面,变为“医院想干,群众需要”。
■医院主场作战积极拥抱互联网
“上次在内分泌科预约就诊,自己在8时17分和8时21分之间选了前者。今天来妇科就诊前,则在9时19分和9时25分之间选了后者。”福建省立医院妇科咨询台前,前来就诊的小李面对这些看不出规律的数字有点不解,“内分泌科可供选择的时间间隔是4分钟,为什么妇产科的间隔是6分钟?”原来,福建省立医院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科室的看诊时长是有区别的,每位医生的看诊习惯也不一样,为此他们设置了每个预约号的间隔时间,做到个性化放号,让预约精确到分钟。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度融合服务老百姓方面,福建省立医院并非个案。湘雅医院“非医疗服务”延伸便民惠民、安徽省立医院人工智能应用改善医疗服务、广东省广州妇儿中心实现管理智能化……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去年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大调研,走访了20多个省份,发现大部分医院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用技术支撑服务,围绕病人需求,在已有存量的基础上做增量服务。同时,不断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为行业赋能,为医生减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实惠。不少医院管理者也信心满满,只要坚持钉钉子的精神,每年抓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持续坚持三五年,就一定会有收获、见成效。
尽管时间不长,但是用心播种的“种子”已经发芽。在互联网重构医院院内流程方面,不少医院跑到了前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提出“全流程脱卡就医,‘一部手机走全院’”;北京医院将互联网诊室在医联体中进行了拓展应用,经授权和审核后,互联网诊室支持社区医生、医联体医生、签约全科医生等开展互联网诊疗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统一号池,打通号段隔离,按需求释放资源,预约率提升了15%。
在将线上线下结合更具体化的互联网医院方面,2018年更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的一份初步统计显示,全国已有百余家互联网医院。华西二院作为四川省内第一家授牌的互联网医院,其在线问诊平台已累积问诊41万次,日咨询量700人次;山东省近日推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百日行动30件实事,其目标之一就是要设置至少10家互联网医院。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已向院外全面铺展开来,瞄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天津市胸科医院将“胸痛中心”与医联体建设相融合,以“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为切入点,与全市13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互联,实施慢性病日常管理。而日前,一项针对44家委属委管医院便民惠民的调研发现,有40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远程医疗中心向医疗联合体内个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
不过,无论医疗机构玩出多少花样,质量安全是底线。据了解,目前近20个省份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其中,山东省建立了15类重点医疗服务指标实时监管体系,启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监测指标实施监测;广东省在建设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的同时,建立了互联网医院数据采集规范;四川省建立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