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互联互通引领中欧务实合作新方向
李克强总理将于6月28日至7月2日赴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法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进行访问。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主要议题是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对接以及中欧气候变化合作以确保年底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功。
有两大原因,使欧洲人对“一带一路”充满兴趣:一是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迄今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国智库,如席勒研究所。可以说,欧洲人拥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产权。“一带一路”的“五通”也学习了欧洲一体化“四通”——商品、 资本、劳务、人员自由流通的经验。二是欧洲人对TTIP怀疑和不满加剧,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就越感兴趣,希望在大西洋关系之外有新的选择。笔者日前参加保加利亚斯拉夫基金会举办的“欧洲向东看”国际研讨会,对此印象深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集中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更是互联互通引领中欧合作务实推进的鲜明写照。
当然,大凡对中国友好的,便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大凡对中国不那么友好的,便多怀疑之。大凡期待从中国崛起获益的国家,多看重“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好处;大凡保守、害怕变化的国家,多质疑“一带一路”动机与后果。总的看,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有两大期待,一符合我利益——帮助欧洲企业公平竞争进入中国市场和一带一路项目,二符合我价值观——人权、民主、法治。借助“一带一路”提自己要求。
“尽管‘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前者是21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而后者才3150亿欧元,且原始保证金都没到位。两者相差70倍。中欧信息通讯技术协会(ChinaEU)主席Luigi Gambardella日前在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学院-马达里亚加基金会举办的“如何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研讨会上回应笔者的发言时坦言。但是,中欧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正在激励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可以在容克计划的诸多领域——欧洲再工业化、铁路网与港口改造、单一能源市场、单一数字市场——等方面探讨广泛合作可能性。尤其是以5G通讯技术为标志的单一数字市场建设方面,前景更为看好。中欧共建“智能丝绸之路(smart silk road)”是合作创新的希望所在。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杨燕怡大使不久前在“中国、数字经济与欧洲投资计划研讨会”上所言,“中欧应尽快升级其在高新科技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合作,以适应全球的经济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德国柏林的绿色能源项目还是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的交通网项目,无一例外的展露了中欧合作在发展高新科技以及绿色智能城市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立泛欧亚能源、交通联系,通过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电网、互联网、海洋与港口等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其中,通过中亚、俄罗斯通向波罗的海,通过中亚、中东通向地中海的经济走廊,以及希腊比雷艾夫斯港链接匈塞铁路和14对欧亚快线等,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对接容克计划的先驱。
更一般的,中国企业,尤其是银行业,可以通过技术与投资双重渠道参与容克计划,既可投资其政府保证金,也可以通过项目参与投资,还可以组成基金整体投入容克计划,这更受欧洲人欢迎。正如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帮助亚投行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一流银行一样,中国参与容克计划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十分为欧盟所器重。
欧洲是真正治理过世界的,也是传统丝绸之路终点站,对一带一路的参与也同样为中国所看重。欧洲企业、法人通过BOT、PPP项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确保一带一路项目资质的重要渠道。欧洲国家在互联互通话语权、标准制订权上的巨大影响力,更为一带一路建设所看重。
当然,欧洲是多层治理产物。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要多层沟通,既要跟欧盟机构接触,也要跟欧盟国家接触;既要跟中央政府接触,也要跟地方政府接触;既要跟精英接触,也要跟民间接触;既要跟企业接触、也跟行业接触,重视行会、商会作用。
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利益与标准的融合至关重要。开放、法制、知识产权、环境与劳工标准,乃至国有企业规范、公平待遇等问题,呼吁中欧建立相应的机制,确保从投资、经贸领域更好对接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推动中欧务实合作走向新台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