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做豆腐——青龙可口老豆腐怎么做出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青龙满族自治县是杂粮大县,这里的水好,大豆品质高,几乎家家都会做豆腐。豆腐观之洁白,入口柔嫩,是最中国的口味,是青龙人更是所有国人的乡愁,今天是腊月二十五,记者来到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普通农家,带大家听听青龙可口的老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
67岁的王素艳,是青龙龙王庙乡远近闻名的能手,做了40多年豆腐,只要她做豆腐,附近邻家的都会跑来帮忙,豆腐做好了也要吃上一碗。
“豆腐好吃磨难推”,豆子是提前一天泡好的,如今磨豆子变得简单,电磨取代了磨房和蒙着眼的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磨豆子急不得,急了磨出的是豆瓣,豆腐的品质就会下降,王大妈泡了15斤豆子,要经过两轮1个多小时的研磨,“先放豆子,再放水,要不豆子不爱下,这小磨磨出来的够细,这是头遍,完了还要第二遍。”
研磨出来的豆汁是奶白色的,做豆腐还要将豆浆与豆渣分开,灶里添火,灶台上烧上大锅,大锅上放装上过滤用的吊杆,挂上过滤用的包袱,一人将豆浆倒到包袱里,一人轻摇吊杆过滤豆浆,豆浆落入大锅里加热,留在包袱里的就是豆渣了。
摇豆浆是技术活,摇晃太猛,浆会溅出,要让包袱里的豆浆呈圆形滚动,并加上开水,使豆渣里的营养充分的流出。灶里的柴火烧的噼里啪啦,满锅的豆浆已经香飘四溢,煮开的豆浆后没有豆腥味,开锅要及时撤掉炉灶里的火,不然豆浆就会从锅中溢出来。
豆浆冷却后会起一层薄膜,用筷子顺着挑起,一张豆皮儿就新鲜出锅。豆浆泡着豆皮,放糖、放盐都好吃,热气一吹,一喝一嚼之间,留下满口的余香,“豆香味出来了,这豆浆甜,没放糖就甜。豆腐点完都甜。”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青龙人点豆腐用的是卤水,做出来的豆腐水分含量低,口感偏硬,韧性更强,像极了青龙人,憨厚劲中透着一股子的倔劲儿。 王大妈一手拿着卤水碗,一手拿着手勺,卤水从锅的四周滴下,一边滴一边舀,“忒急了不中,一下都上来,急了能有好豆腐?现在出脑了,这一碗卤水能点两锅豆腐,今天的这豆腐能好吃,一点就看出来了,要是没点好啊,就跟豆渣一样,这都一坨一坨的,这就没事了。”
过去,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肉类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并不是都能承担得起的,他们在腊月二十五会选择做豆腐来取代肉类。汉语中,豆腐的腐与福同音,“做豆腐”也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青龙人好客热情,好吃的东西从不独享,远亲近邻都得叫上。
豆浆、豆腐丸子、豆皮千子,豆腐伴着盐卤,宾朋满座,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吃腻了鸡鸭鱼肉的油腻,青龙人还是喜欢钻回山沟子,猫到自家的大院,吃自己老娘煮好的老豆腐。
王大妈的儿子张云坡:从小就吃啊,爱吃,一般整这个要整一天,起早贪黑整,小时候都是石磨,和小驴拉,条件好点买电磨,老太太做一辈子豆腐了,在我家这都挺有名的,最还吃妈妈做的豆腐。 豆腐雪白细嫩,滑润鲜美,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如果说青龙人喜爱吃老豆腐。不如说是青龙人离不开豆腐,豆腐是青龙人的乡愁。(秦皇岛电台记者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