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搭4吨“书井”不仅仅是行为艺术
近日,陕西西安一重点中学附近,陪读妈妈李女士花费一万元,在自己开的咖啡馆里,用4吨淘汰辅导书搭建了一高6米的“书井”。她说:“建书井是想提醒读初一的孩子,要将知识活学活用,否则读书再多也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陷阱。(12月1日中国新闻网)
在西安一重点中学附近,有一家不太显眼的小店,店内一座用上万本书籍搭成的6米“书井”,的确是赚足了不少人的眼球。陪读妈妈搭4吨“书井”的初衷,据说是要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将知识活学活用,真可谓用心良苦。笔者看来,“书井”所展现的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行为艺术,更有其积极的指向意义,值得深思。
在不少家长的眼中,学习就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同样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使得孩子们俨然成为读书的“奴隶”。然而,这种枯燥、乏味、循环往复的生活,恰恰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泯灭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中没有了调节,就仿佛我们吃的菜没有盐分一样,将会索然无味。
或许人们常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今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已经是对那些死读书的人莫大的讽刺。不得不说,很多家庭都相当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与此同时,也“出产”了不少“书呆子”。他们的学习成绩虽好,但创新能力不足、发散思维匮乏,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试问,一个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怎么可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呢?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读书的重要性,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固然重要,但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大家都知道,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而家长们则应该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需求,从多方面来培养孩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从这一点来讲,陪读妈妈搭“书井”极具教育作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陪读妈妈用4吨书搭“书井”的初衷虽好,但笔者觉得,用大量书籍来搭建这个“书井”模型,或许有些浪费资源,倒不如把这些书捐献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当做个慈善也好。更何况,在咖啡店里搭如此之高的“书井”,其安全性也着实令人堪忧。
总而言之,在教育培养方面,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努力让孩子们学会领悟智慧和锻炼思维,而不是制作出一个个“死读书”的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读懂生活这本无字大书。眼下,我们所需要的,是停下脚步,对教育模式来一次集体反思。(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