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习近平这一年:"十三五"发展聚焦点何在
编者按:
2015年,中国迎来承上启下的节点。
这一年,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了向着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系统阐述了“习氏”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宣示中国信心、建言世界格局:“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将促进南南合作,带动南北对话,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岁末年初,温故知新。“学习路上”专栏梳理了习近平全年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这一年被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高频词汇。让我们跟着这些词汇,去探寻和读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略和智慧。
发展、经济、民生、扶贫、教育、收入、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城乡发展一体化……翻阅2015年关于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一系列高频词闪现于我们的视野。其中,“发展”提到了2063次,“经济”提到了1020次,“民生”提到了380次(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2月15日)。从强调“适应经济新常态”到倡导“五大发展理念”,从全国各地考察要求“大力改善民生”到专门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些高频词汇,共同的指向就是“全面建成小康”。
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的论断,并指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分析认为,五大理念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写道,五大发展理念之所以会成为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正在于它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改善民生:
持之以恒地推动共享发展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共享发展要守住民生的底线。”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教授向春玲分析认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会得到极大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生育政策、房产税等问题,都将成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精准扶贫:
确保到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多次就扶贫脱贫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他在11月27日至28日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指出,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共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不少学者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有媒体分析认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保障:
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安全阀”
作为落实共享发展的重要方面,“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规划建议强调,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在7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撰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化解各种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手段,对外支撑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对内是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教授竺乾威认为,进入新常态,政府必须花大力气去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同时,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些保障体系是防范风险和危机的安全阀,是社会即便在发生风险和危机的情况下仍然得以平稳运行的保证。
城乡一体化:
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4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当前,应当把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连为一体来推动,核心在于加快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抵押、担保、转让,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撰文指出,政府推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为青少年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和关键之举。
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可以预见,有这样的目标定位,2016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扎实的迈进一大步!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