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认为这样的错误和失败不追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惩治”、“问责”、“追究”成为高频词,但是,有一种错误和失败得到习近平和党中央的一致认可,不但不追究,还有鼓励的意思,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一、什么样的错误和失败不追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规划了改革蓝图,指明了改革目标和方向。三中全会之后的20个月内,以习近平同志为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了17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将这些新措施真正落在实处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需要基层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党员干部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对接、大胆探索、大胆创新。10月1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时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此次会议还指出:“基层改革创新一头连着广大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政策配套,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的合力,最大限度调动地方、基层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和难点,推动职能下沉、人员力量下沉,建立与基层改革实际需要相匹配的权责体系。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改革是没有先例、无法照搬的事业。改革需要解放思想,落实需要实践探索。创新就会有失败,探索就会有失误,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对在改革探索中、措施落实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不追究、不问责并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鼓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心基层的新境界,将有利于彻底解决改革措施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习近平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改革措施贵在落实,越到基层越重要。如果没有落实,理想的蓝图、宏伟的目标、完善的制度、正确的政策都会落空。基层同志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的,只有这“一根针”插得巧、插得实、插得牢、插得准,才能让所有的改革措施通过这“一根针”注入大地,扎根发芽,枝繁叶茂。所以,改革措施落实这“一根针”何时插?如何插?谁来插?插何处?不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我们鼓励基层在落实改革政策、改革措施中积极探索,并允许在探索中试错甚至失败。但这种“试错和失败”是有条件的,是以积极推进改革措施落地为目的、在改革政策规定的框架内行事并没有任何个人私利的探索,这样的探索为改革积累经验、为发展寻求新路。
我们鼓励基层在对接改革政策、改革措施中用于创新,并允许创新失败。但这种“失败”也是有前提的,是以迅速打开改革局面为目的、在中央设计的改革蓝图上用开拓性思维创新理论和方法并不掺杂任何个人私欲的创新,这样的创新,为改革拓展空间,为发展铺平道路。
图为:2015年5月5日,习近平在十二次深改会议上首提三个有利标准把改革促进派用起来。
二、这样的错误和失败启迪后者
改革是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的系统工程,有创新才有改革。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5月份,在浙江考察时他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改革大业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改革政策与措施的落地中,基层干部群众探索和创新,无论是失败的经历还是成功的经验,都是改革事业所需要的财富,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失败的教训教育后人。
从错误和失败的负面效应来说,由于基层是在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中探索和创新,即使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败,其影响力也是执行层面的,不会对改革开放的大局产生大影响,更不可能出面颠覆性的错误。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胆开拓,不计个人得失的错误和失败,才使得改革经验不断丰富,改革成果不断壮大。如果基层干部群众缺少积极性,遇事退缩,回避问题,改革就无法推进。如果基层干部群众缺少主动性,事事等待,问题上交,改革也无法进行。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研究和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图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2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这样的错误和失败历练人才
改革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只要中国的发展不停,改革就会继续。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需要大量人才,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习近平呼唤改革促进派,期待改革实干家、改革创新家。2015年5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改革是自我革命,关键要靠有能力、有勇气、敢破敢立、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具有改革精神状态的“干改革”的人来推动。改革需要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人才。但是,改革人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远离基层的院校能够培养的,只有基层的改革试验场,才是培养改革人才的大学校。真正的人才是需要失败历练的,没有经历过失败的考验,很难成为真正的改革人才。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是成功的营养剂,失败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没有什么比经历失败更能锻炼人了,作为杰出人才,最好的锤炼方法是失败。
应对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复杂的发展局面,波澜壮阔的改革事业需要经得起挫折的改革人才,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更需要顶得住压力的优秀人才。
四、这样的错误和失败点燃激情
改革是一场关于体制机制的革命、是一场关于创新发展的战争,涉及各行各业、惠及大多数人。只有激活所有人的改革激情,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基层同志身处改革前沿,他们的激情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没有顾虑,才会有激情、才会轻装上阵。担心犯错和害怕失败是基层同志的主要顾虑。现在总书记和党中央已经为基层同志排除了顾虑,基层同志可以满怀激情地投入改革大潮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30多年的改革发展表明,改革的需求来自基层、改革的源头活水也来自基层,许多成功的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都是在基层同志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关键期,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制度设计,更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实践。只有依靠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允许各地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改革激情,才能为新一轮改革闯出新路,才能将改革落到实处。为基层探索留出足够探索空间和回旋余地,方能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鼓励基层大胆改革创新。2014年12月2日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2015年6月5日,习近平在深改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基层探索要关照全局。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开展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为政之道,贵在落实。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纲领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变为具体行动,关键在抓落实。
只有基层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改革措施才能接地气。三十多年前,改革从基层破冰,在三十七年后,全面深化改革也只能在基层开花结果。基层同志的改革激情是浇灌改革大树的甘霖,是抚慰改革大树的春风,是照耀改革大树的阳光。
改革面对新问题,需要勇于探索;改革环境错综复杂,需要大胆创新。落实改革措施凝聚着基层同志心血和责任,体现着基层同志作风和意志,反映着基层同志能力和水平,成功固然可喜可贺;犯错只要是在所难免,失败只要是用心良苦,都是允许的,只要是满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改革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就大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