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三扶” 脱贫论
摆脱贫困,这一问题习近平同志从延川想到正定、从正定想到宁德、从宁德想到北京,在北京他想得更多、更细、更长远。他想起“扶贫先扶志”、他想到“扶贫必扶智”、他想出“精准扶贫”……他还要一直想到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
201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扶贫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世界奇迹、是人类壮举。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中国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牵头的消除贫困工作,为世界扶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我们还有约7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还有少部分人贫困程度较深,生活环境复杂;距离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反复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