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走英国:“萌娃”请习近平给卡梅伦问好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日启程访英,复兴路上工作室紧随其后,“暖场”新作《跟着习大大走之英国篇》昨日在国内上线。这部英文短片名为《英中关系——没有最近 只有更近》,全长5分26秒,讲述了中国与英国在教育、足球、企业等领域相互交流、增强互信的小故事。
内容:中英关系于无声处见有声
《跟着习大大走之英国篇》选取了两国小学生的文化交流、两国球迷共享足球的激情、吉利为英伦标志“伦敦出租车”的保存和发扬作出贡献等故事,诠释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无声处见有声”。
“我说的最溜的中文词是‘你好’,要知道搭讪可是个技术活儿。”故事从操着一口稚嫩但地道的英国北部乡音的小朋友Charlie(查理)开始,极其流畅自然地把观众带入片中。
随后短片讲述了“从娃娃抓起”的中英校际连线教育项目,并分别采访了中英两校校长。
“项目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彼此的国度从而加强我们文化的理解。”成都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晓莉说。
英国戴恩罗德学校校长Clare Kelly(克莱尔·凯利)则幽默地表示,“汉语课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最潮的一门课了”,“中国的少年儿童和英国的小屁孩儿都是一样样儿的。”
随后短片进入到第二个主题:足球,激情无国界。
英国伦敦大学留学生蔡天、关博文和习近平主席一样,“也是个超级球迷。”关博文在短片中还提到,中国在足球领域推动了一项重大改革,就是在高中阶段把足球纳入选考科目。两人希望中国足球能借鉴英国的经验,重回世界杯。
短片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国企业吉利汽车为伦敦出租车的复兴所作出的努力。
“伦敦出租车”作为英国的象征之一,曾经濒临破产。2013年,吉利汽车集团收购了伦敦出租车公司,中国伙伴让这个百年英伦品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Peter Johansen(彼得·约翰森)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开始,他们心里没底,“中国人接管后可咋整,这个品牌可是大不列颠的象征”。
但吉利按照原有的承诺,收购后做到持续注资、不搬迁生产线、恢复销售、恢复生产、不裁员且新增就业、投入研发。
吉利集团上海英伦帝华公司总经理James Lin(林啸虎)在片中表示,考文垂伦敦出租车公司的同事们都具有长期的从事这个行业的经验和知识,“自从成为一家人后,他们经常到中国来进行培训和教学”,而英国人也把吉利的加入看作是推动变革的新生力量。
Peter Johansen(彼得·约翰森)介绍,五年后公司人数将达1200人,这也让他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精神:“我学到了三个中文词,快、快、快。”
短片结尾处还有“彩蛋”,成都龙江路小学分校学生鲜博文最后说:“习大大,替我给卡梅伦首相问个好,我见过他的!”
效果:“英伦范儿”十足 符合英国人口味
与以往的“美剧大片”和“漫画”等表达形式不同,这一次,短片主要拍摄地选在了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矗立着伦敦塔桥,圣保罗大教堂的剪影前,驶过一辆辆伦敦出租车。“伦敦的出租车,就像红色电话亭、换岗的皇家卫兵一样,都是一些让人们可以联想到英国的标志性元素”,伦敦出租车公司生产部经理Stephen Fitter(史蒂夫·菲特)说。这一系列场景都让短片显得“英伦范儿”十足。
短片的背景音乐选用英国的流行音乐Rising Star、Run For Gold、Quiet Rise,视频整体色调稳重不乏俏皮,叙事娓娓道来,鲜博文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拿伦敦天气开了玩笑,极富“冷幽默”。可以说,这部《跟着大大走》作品更符合英国人口味。
影片巧妙地运用中英两地镜头的穿插剪接,捕捉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瞬间,即使远隔重洋但在同一时刻的两个国家却被紧紧联结在一起。这种视觉技巧的运用更加凸显出故事主题——中英关系比你我想象得更近。
这部短片的英文版已于16日在英国上线。截至目前twitter阅读量185545次,互动量3215次。有外国网友Karthik Jackie在脸书上留言称“这个关于中国的视频很赞”、还有外国网友表示“对中英两国都有十分有好处”。
分析:中英“黄金时代”应着眼未来
复兴路上工作室近两年来的作品可谓“高产”,此前推出“跟着习大大走”之博鳌篇、万隆篇、巴基斯坦篇、俄罗斯篇、美国篇等,选题与呈现方式屡屡突破常规思路,受到网友点赞。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晓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兴路上工作室此番新作与以往的短片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短片内容从细小题材入手、从民众身边发生的事入手,以小见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推动民间交流,增强中英间的相互理解。
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今年称为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认为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日前表示,习主席此访将全方位推进中英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的重要发展。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共同为中英关系未来发展绘制蓝图。
应该如何看待中英关系所面临的“黄金时代”?方晓表示,英国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习近平主席此番访问着眼未来。因为青年一代在全球化过程中有着相似的经历与共鸣,科技进步更是极大提高交流便利,两国政府应该开展各种项目增进彼此理解。在越来越相似的两国青年中如何推动多样文明的交融发展,是中英各界要顺势而为的。除此之外,中英两国经贸关系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共同经历金融危机、面对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等难题时,中英两国应以改革、增长、创新为主题,在传统工业、创新产业、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相互补充,谋求更大发展。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