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管理条例》专家系列解读文章系列之一——《地图管理条例》开启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全民时代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最重要、最普遍的呈现方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更事关国家的主权、利益与安全。2015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地图管理条例》,使地图管理更适应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适应当代中国的管理体制和地图行业及相关领域发展状况。而地图管理条例中有关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的规定,是涉及到全社会绝大多数公民的一项长期广泛、多层次、多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条例的实施,无疑标志着一个以地图为核心载体、全民多数参与的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新时代开启。
国家版图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国家版图代表一个国家在领土、主权方面的主张,它既要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尊重,更须赢得全体国民的认同与支持。国家版图意识就是公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认同和认证(自觉维护)的意识与情感,是将国家的政治主张内化为全体国民的共同情感。地图则是国家版图最常用、最直观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格的法定性和严密的科学性,也是国家版图意识的集中体现。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的形成、延续与深化,只有通过长期、广泛、系统的宣传教育才能实现,地图正是这一教育工程的核心载体。
《地图管理条例》第五条针对国家版图的宣传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应当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上述规定要求,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工作应从政府与媒体、教育与教学及社会与公众三方面全方位展开。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义务,新闻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与社会教育功能,更应发挥其及时便捷、受众广泛、媒体丰富、信誉良好的特点通过加强版图应用、法律法规宣讲、专题领域介绍、专项专栏报道、典型事例分析等形式配合政府部门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扩大影响效果,构建全社会凝聚国家版图意识的舆论环境。第二,《地图管理条例》规定“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应当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在基础教育。国家版图意识作为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理应纳入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第三是社会与公众层面,《地图管理条例》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现代中国已经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群物品移动频繁、信息交流快捷的阶段,公众个体及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对地理信息,特别是各类地图的需求急剧增长。这就要求全社会每一位公民、法人及各类组织相关人员应该积极、自觉地了解国家关于地图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基本的地图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国家版图意识,确保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
《地图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向全社会提出了增强国家版图意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共同要求与期待,这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然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