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儿童创造阳光起点
11月5日~6日,以“迈向没有贫困的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者指出,大量实践证明,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中,拥有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每个孩子拥有“阳光起点”的前提。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亚太儿童早期发展网络组织合作举办。
多举措助力 告别“营养的贫困”
我国实行儿童优先的发展战略,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加大投入,阻断代际贫困。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指出,2014年年底,《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首次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上升到反贫困与国家发展战略。随着《规划》的颁布,中国政府把儿童早期发展与扶贫攻坚统筹推进,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健全对口援助机制,出台教育、医疗等专项政策。
目前,实施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覆盖全国1596个县,14万所农村学校,3700余万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全国341个贫困县,中央累计投入资金260亿元,600余万名6月龄~24月龄婴幼儿从中受益。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了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心理行为等领域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队伍,制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系列技术规范,创建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儿童早期发展示范教育基地,探索出适合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和路径。
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助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说,我国创建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探索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路径和模式,不断改进服务制度、体系、标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建立了一批儿童服务阵地,开展系列的宣传品和教材,开展优生优育、母婴喂养、科学育儿、益智作教等知识普及和咨询指导服务,向全社会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知识。中国计生协等社会组织开展保险保障服务,将儿童疾病、意外等纳入保障的范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等,这些都已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品牌。
确保享有 优质健康服务
“虽然全国贫困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匮乏、早期教育缺失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城乡和区域差距依然明显,大量的留守、单亲家庭儿童和特殊儿童仍需要重点关注。确保贫困地区的儿童享有优质的健康服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与会者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3个方面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一是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纳入健康扶贫工程,整体推进。加强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服务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实施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不断完善适宜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模式和内容。二是丰富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内容,探索建立符合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特点的产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多学科协同机制;通过孕期营养、孕期心理、高危儿管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儿童心理、儿童运动等方面的综合干预,充分发展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三是规范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努力为儿童提供全面系统、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都要结合各自的职责,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王培安认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制。同时,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多元参与,特别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投身这一事业。应营造有利于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儿童保护,特别要关心关爱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养成。还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从2007年开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先后在青海等10个省(区)的20个县(市)开展儿童早期发展试点,其中包括婴幼儿的营养改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说,营养包对降低儿童贫血率的效果显著。以青海省乐都县试点为例,2009年,项目开展前基线调查显示,当地儿童贫血率为54.3%,2016年下降到24.6%,下降了一半以上。2016,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的委托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进行了营养包项目的评估工作。结果显示,营养包项目对贫困家庭和儿童的作用是最明显的。“现在国家财政在支持贫困地区方面的支出很多,但其中用于儿童的部分较少。目前,营养包项目还有约500个贫困县没有覆盖,希望尽快实现全覆盖。一个贫困儿童一年的投入是300元,多年以后,这些孩子的命运将改变。”卢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