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也要严厉问责
仅9月份,南昌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0起、问责97人;前9个月,福州市共有227人受到效能问责处理;而河南全省共有1398人因此被查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向“为官不为”干部“亮剑”。
不贪不腐也会被问责?在“反腐风暴”席卷下,一批“廉而不勤”官员受处分引发关注。专家指出,甘当“太平官”的背后,既有少数官员能力缺失和责任缺失等,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对“不为”官员加大监督查处的同时,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和官员任职制度,激励更多“有为”官员“上位”。
“庸、懒、慢”官员另类腐败
河南沁阳市一段公路景观改造,工程达到一定量时,政府应退还四家企业共2000万元保证金。但从今年4月到11月,四家企业先后向市住建局、市委市政府等累计讨要保证金50余次,遭遇的大都是“领导不在家”“这事儿不归我管”等“踢皮球式”处理。事情一直未获解决,直至被媒体曝光。
要担责的能不做就不做,没油水的能推就推,群众的事能拖就拖。近两年,在一些官员感叹“为官不易”的同时,“为官不为”现象日渐突出。除典型的“不作为”外,“不为”还有以下表现形式:
“慢作为”:推诿拖延、效率低下。宁夏一企业申请大件运输,自治区政务大厅交通运输厅窗口咨询工作人员不予受理,将其转给公路管理局银川分局审批。银川分局本可以直接受理审批,却不认真履职,而是转给永宁路政大队受理,再报分局审批,致使企业申请过程历时13天。这一事件中9名干部被给予行政记过、行政警告、免职、停职等处分。
“庸作为”: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荆州市荆州开发区财政局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贺平,在选取还建房项目的评审中介机构过程中,对资质监管不严,将项目委托给不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而在支付中介服务费时,把关不严,多支付5.9万元。贺平因此受行政记过处分。
“懒作为”:消极怠工、纪律松弛。玩游戏、看电影、网上购物……部分干部人坐在办公室,心却不在工作上;有的表面上看忙忙碌碌,实际上毫无效率,整天消磨时光。三门峡市纪委干部史明华介绍,一次暗访中,发现一名科级干部正在电脑上看黄色小说,打开他的优盘,里面黄色小说达600多部。
“‘为官不为’背后其实仍是腐败不正之风。”反腐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指出,领导干部手中都有或大或小的权力,“为官不为”现象表明个别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仍奉行着“不给好处不作为”的原则。
“太平官”突显责任、制度缺失
随着反腐纠风态势日益趋紧,对官员的制约、规矩越来越严,“为官不易”确实成为一种现实。但“为官不易”就能成为“为官不为”的理由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也表示,“反腐败”不是“不为”的原因,而是一块试金石。
专家分析指出,一些干部不担当、不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当“太平官”,这一心态背后,折射的是多重缺失。
信仰缺失。少数党员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事就“为”,而对群众的事情就“不为”,漠不关心,这是“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意识降低和淡薄的表现。
责任缺失。少数党员干部丧失担当意识,工作因循守旧保守固化,不想创新不敢干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忘却了自身岗位应尽的职责。
能力缺失还有制度缺失。
查处“为官不为”,整治“庸懒散”……近两年来,湖北、江西、福建、河南、河北等多数省份纷纷“出招”。
消除“太平官”,首先要明确行政权责体系。任建明建议,对责任加以明细化,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部门责任制,而不是原则的规定。
其次,在权责清晰的基础上,加大对“不为”的监督和惩处。
与此同时,还要有干部管理考核体制和官员任职制度。
任建明则强调,应突出激励的作用,激励“有为”者“上位”,让安于现状的平者“让位”。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