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党员干部对标玉兰精神转作风
换位玉兰会咋办?我比玉兰差多远?怎样才能成“玉兰”?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张永利 通讯员宋国强、何连斌)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临西县委引导党员干部“远学焦裕禄,近学吕玉兰”,对标玉兰精神提出三问:换位玉兰会咋办?我比玉兰差多远?怎样才能成“玉兰”?
“亮出玉兰这面镜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一目了然。”临西县委书记张西军说,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是临西人民的骄傲,爱国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是临西的传家宝;对标玉兰精神,争做“玉兰式”党员干部,是实现临西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巨大动力,必须长抓不懈。
学习玉兰,绝不是学习标语口号;对标玉兰精神,绝不是对标概念符号。配合“三问”,临西县认真打造学习载体,改造提升了吕玉兰纪念馆,协助拍摄了六集文献纪录片《吕玉兰》,配合邢台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编排了河北梆子大型现代戏《吕玉兰》,并持续用力,把玉兰的故乡东留善固村培育成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面红旗,使玉兰精神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变得可亲、可近、可学、可比。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对标玉兰精神,临西县级领导带头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在全县开展了“走百村、入百企、进千户、访万人”活动。各乡镇村和县直单位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发起“调高工作标尺学玉兰”活动。县委还在全县范围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驻到签约筹建和在建项目企业,开展帮扶活动。
“玉兰同志在过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植树造林,实现了锁风固沙保粮兴村。现在基础条件这么好,我们更应该在林业建设上取得大突破。”县林业局副局长刁西成说,该局进一步确定了建设“冀南平原最绿县”目标,着力推进造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结合,力促全县绿色崛起。
“玉兰同志一生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临西镇党委书记邵正峰说。位于县城的临西镇党委大院,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已经被评估为危房。可对标玉兰精神,位列全县第一经济强镇的临西镇,再次否决了迁建新楼的动议,决定对大院修修补补继续住,省下财力用于改善民生。
作为玉兰的故乡,东留善固村坚持与时俱进,在传承、弘扬玉兰精神中发展玉兰精神。他们提出“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新思路,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3.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8260元,累计获得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