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从7月10日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化医改和建设健康中国输送了大批合格医学人才。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117万人。
目前,我国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基本形成,适应行业特点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建立。住培制度实施3年来,累计在培住院医师达29万人。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动态管理机制,两年来共抽查评估了131个培训基地、517个专业基地,遴选24个示范基地,对6个培训基地、35个专业基地黄牌警告,9个专业基地予以红牌撤销。
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医学门类各层次毕业生达到523万人,平均每年毕业105万人,其中临床类达到21万人、护理类52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千人口医师数达2.31,千人口护士数达2.54,医护比长期倒置现象实现历史性扭转。进一步加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养力度,累计培训全科医生20.9万人。公共卫生、药学、医学技术类等相关人才队伍发展迅速。
自2012年起,中央财政对医学类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生平均拨款标准分别从1.4万元、1万元、1.35万元提高到2.7万元、2.2万元和2.8万元,达到各科类专业培养学生的最高生均标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经常性补助机制,累计投入136亿元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投入95亿元建设了559个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投入近50亿元加强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岗位培训。30个省份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给予财政投入,10多个省份提高了本省医学类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多年来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