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格局中迎来繁荣—关于省会影院发展的调查
■本报记者 王 欣
20多年前,石家庄人看电影都去人民影院、影乐宫、新中国还有洞天影院,如今这些老电影院早已被封存在大众的记忆中,有的被拆除,有的处在破产边缘,曾经的辉煌无处可寻。与之相对应的,万达、UME、星美等影城随着城市综合体的繁荣而兴起,商场、餐饮、影院“捆绑营销”的业态,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格局。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终端消费场所,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和文化,为电影事业的繁荣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经营模式受限,
传统影院“遭遇寒冬”
昨日,记者拨打了影乐宫的服务热线,电话通了,却一直没有人接。关于影乐宫还放不放电影的疑问,很多人都很好奇。要知道,曾经的影乐宫是河北省第一大影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省会的票房收入占全省的一半,而影乐宫的票房收入能占到省会的一半。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影乐宫的工作人员,关于影院从辉煌走向没落的根源,他表示“很难说”,但肯定是“没跟上时代的发展。”
市电影公司副经理李保国是一位老电影工作者,见证了国内电影产业从“统购统销”+ “层级发行”模式,到 “院线制”的发展历程,他认为,老电影院经营模式的落后,是其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李保国说,“从硬件上看,老电影院放映厅少,厅内的座位却又多,不符合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毕竟大批量组织大家看电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电影院所属的发行放映体制是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发行环节多,成本高,流速慢效率低,已经不适合现代化、产业化的大生产经营模式。“原来一部电影上线,首先得由中影公司把拷贝给省电影公司,省公司排好片后分给市电影公司,然后轮流在各大影院放映,一个月只能上映十几部影片,严重制约了电影市场的发展。”李保国说,2001年,国家正式对电影放映发行方式进行“院线制”改革,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直接减少了发行至放映的中间环节,让国内电影产业迎来了快速繁荣。
联姻商业地产,
新业态带动观影潮
据了解,目前省会正常营业的影院共有22家,还有近10家正在筹备入驻或将要开业,预计明年省会将有超过30家影院。和以前老电影院大多分布在中山路沿线不同的是,如今的影城大多处于繁华的商业综合体、或人口密集的购物场所内。
“无论是百货业还是影院业,单一业态的存在缺乏竞争力,这种商场影院一体化的格局,获得文化、经济的双重效应,形成了一种新的业态模式。迎合了年轻人习惯逛完商场吃个饭,然后看电影的习惯。影院和餐饮也能互惠互利,形成新的影院消费文化。”石家庄UME影城宣传主管王凯对记者说,“国家这些年来对电影事业的支持,直接促成了电影院数量的大幅增长,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电影院线数字化步伐加快,并实施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生存空间,上座率也越来越高。”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省会目前正常营业的22家影城,有18家建在城市综合体中,如UME影城所在的勒泰,万达影城所在的万达,金棕榈所在的先天下,奥斯卡影城所在的乐汇城,博纳影城所在的万象天成……都是省会人气很高的休闲娱乐场所。
院线稳步发展,
电影市场潜力巨大
在国家主管部门和政策推动的刺激下,我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45条电影院线,入驻省会的有10家,除去我省本土城市院线“河北中联”之外,万达、星美、大地、中影数字等排名靠前的院线都有影院入驻省会。“院线制”推行13年来,彻底打破了电影市场的区域垄断,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被五六条院线垄断的情况,省会院线呈现出多样化、开放性的态势。
“和美国电影市场主流院线只有五六家相比,我国的院线数量确实不少,但就未来的发展来看,虽然这些院线之间会有并购、借壳等现象发生,但除非国家有相关政策变动,否则总体数量在几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河北影视集团中联影业院线策划部副经理崔瑜琢告诉记者,目前票房最高的院线都是民营院线,资本实力雄厚,影院扩张迅速,“虽然院线数量会稳定,但每个院线旗下电影院的数量将逐年递增。”
在美国,平均每8000人就拥有一块电影银幕,就中国的人口数量来说,票房潜力巨大。有业内人士称,按照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情况,省会石家庄的电影需求完全可以消化30至40家影院,年票房收入也有望突破5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旺盛,相信在新格局、新机遇下,石家庄的电影市场将更加繁荣。”崔瑜琢说。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