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高峰论坛在我校举办
12月19日至21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主办的“从晚清,到民国,向共和”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30余位一线的最活跃学者齐聚我校、共话学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会议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学界首次举办的高峰论坛。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建兵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元周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牛大勇教授主持开幕式,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瑞教授主持闭幕式并做大会总结。
本次研讨会会聚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史学潮流的重要推动者、引领者,包括桑兵、朱英、王奇生、章清、黄兴涛、杨念群等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景平、陈谦平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著名学者罗志田等,可谓群贤毕至,名家云集。围绕近现代中国百年演进历程、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西内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新时代与新史学等四大议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士华、罗敏、刘文楠,北京大学教授牛大勇、王奇生、王元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兴涛、杨念群,复旦大学教授吴景平、章清、金光耀,中山大学教授桑兵,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朱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朱英、郑成林,四川大学教授罗志田、杨天宏、原祖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济顺,东华大学教授廖大伟,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马陵合,台湾中研院研究员黄克武,澳门理工大学学报编辑桑海,美国麻萨诸塞州州立大学教授叶维丽,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齐慕实,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绪形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副总编辑徐思彦,我校教授董丛林、王宏斌、戴建兵、杨瑞等,就30年来相关重大理论和观点问题、历史材料与历史书写、方法与范式,以及中外学术话语体系与交流对话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并展望了未来海内外史学学术研究的新趋向。
这次会议是历史文化学院紧抓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重大契机,切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拓展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不断深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建的重大举措。通过这次会议,既密切了我校历史学科与全国史学界乃至国际汉学界的交流和联系,拓宽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国际眼界,也大为提高了自身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极大地振奋了全院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信心和热情。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