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治理·中国贡献:让更多国家远离热带病
热带病防控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热带病防控工作,建立了热带病防控机制和专家队伍,在保障我国公众健康的同时,也向外输送中国经验和智慧。
搭平台建网络 携手多国应对热带病
“2007年,中国成为首个消除丝虫病的国家;2017年,中国本土感染疟疾病例零报告,成为世界消除疟疾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2014年,提出2020年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2030年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目前在12个流行省份中,已有5个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1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说起中国热带病防控已有的部分成效,如数家珍。
作为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2015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和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的秘书处也设在该所。这里成为凝聚全球卫生专家、开展全球卫生培训的平台。
“这些年,我们构建了国际或区域热带病防治研究网络,建立海外热带病防控基地,开展国际高级人才培育和学术交流,参与全球或区域热带病的咨询或技术支持等,将我国的防控经验向疾病流行国家输出,多次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好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周晓农介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该所2017年携手复旦大学药学院共同发起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亚太地区药物、诊断和疫苗创新网络”;2017年,组织12个国家共同建立了“一带一路”包虫病和绦囊虫病消除网络;2014年~2018年,与缅甸联手连续举办4次中缅边境疟疾消除会议,中缅边境疟疾联防联控网络初步形成。
自2015年以来,该所派出10余批次30余名专家赴坦桑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海外现场热带病基地,探索中国疟疾防治经验在非洲现场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区综合防控策略;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疟疾参比实验室,提升当地疟疾诊断水平和病例管理水平。
辐射周边区域 建起联防联控长效机制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疟疾和登革热流行严重。2005年,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在两个边境县实施了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合作项目。13年来,已与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建立了疟疾和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
“截至2017年年底,项目已覆盖云南省边境8个州(市)和19个县。我们还与老挝8个省、缅甸两个邦、越南3个省、柬埔寨1个省合作开展一系列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而且每年要定期召开与上述国家间的协调会议和信息交流研讨会,开展澜湄区域卫生人员技术培训与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此外,还与美国疾控中心、英国利物浦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共同开展疟疾和登革热防控方面的联合研究。”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所长周红宁说。
仅2011年~2017年,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共培训澜湄区域5国100余名省级卫生高级人才和1000余名监测哨点疟疾和登革热防治人员,派出11批次省级联合专家组对老挝、缅甸、柬埔寨的疟疾和登革热监测工作站进行技术帮扶、疫情处置等活动。同时,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联合举办6次登革热疫情处置演练,提高了澜湄区域登革热应急处置能力。
据介绍,2016年~2017年,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在老挝边境地区初步建立了以虫媒传染病症状监测、媒介监测和环境监测为一体的监测网络实验室,并研发出了“澜湄次区域虫媒传染病联合防控平台V1.0”,目前已在当地实现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乙型脑炎、黄热病等重要虫媒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与发热门诊信息的共享和同步。并可与老挝边境地区各试点机构的虫媒传染病门诊就诊、病原学检测数据等实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