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解读中美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新成果
08.10.2015 10:55
本文来源: 卫生厅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美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涉及五大类问题49项内容。这其中,有一个领域值得一提,那就是双方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中美双方将进一步探索慢性病防控合作,合作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对普通百姓又将带来哪些实惠呢?中国访谈邀请专家为您解读。
本期节目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副司长李明柱。
李明柱: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
常继乐:
大家好!
中国网:
欢迎各位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想了解一下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中,中美双方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明柱:
9月22号到25号习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今年中美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大事,对推动两国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非常重要,访问取得的成果也涵盖了多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中美卫生合作也是中美双边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合作成果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医疗卫生方面的内容。刚才您提到的诸多成果中,第27项就是关于医疗卫生合作的内容。双方领导人对两国的卫生合作交流给予了积极评价,也注意到慢性病正在成为两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把慢性病作为目前一个时期双方医疗卫生合作的重点。
双方同意进一步探索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主要通过举行高层政策论坛、学术交流、考察培训等方式开展合作。在加强慢性病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方面,重点要支持预防、诊疗和康复领域的科学研究。另外,也通过创办一份类似于美国疾控中心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的期刊,拓展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继续支持两国在控烟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控烟行动。此外,还要关注强调慢性病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美国卫生部将共同举办首届中美健康城市峰会,作为中美双方卫生合作的一个亮点。
中国网:
在中美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中,现在把慢性病作为一个合作重点,这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或者背景呢?
常继乐:
慢性病包括了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一大类疾病。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影响因素多,经济负担重现在慢性病不仅是中国和美国,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的负担越来越重。比如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使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逐渐下降,但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在逐渐上升。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6.6%,其中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病率为25.2%,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为9.9%,肿瘤发病率为235/10万。同时,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说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经常锻炼率偏低等情况也广泛存在。同时,慢性病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疾病负担也比较重,占到了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我国的情况是这样,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这样。这次习主席访问美国,对加强中美之间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与交流是非常好的。慢性病不仅在我国,在美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这次中美两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在慢性病领域加强沟通,紧密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慢性病对人类的挑战,我觉得非常好,非常及时。
中国网:
慢性病现在不仅成为中美两国,也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现在中美两国进一步探索加强在慢性病方面的合作,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常继乐:
刚才已经说了,慢性病既是一个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中美两国的共有问题,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研究。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慢性病患者非常多。在美国,慢性病研究起步比较早,有一些比较好的慢性病防控理念和技术,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经验和做法。我国的慢性病防控起步较晚,但我国在实践中也探索、总结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防治模式。
我们有首钢心血管病防治模式,有大庆糖尿病防治模式,河南林州食管癌防治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不但适合我国,也适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也推广借鉴我们的一些做法。
我国政府对慢性病非常重视,将慢性病防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2年专门出台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对我国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政策引导作用。我国也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工作机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政府的主导下,在这种工作机制的引领下,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有《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专门搞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活动。同时,我国对慢性病及慢性病危险因素、死因等都进行监测,定期发布监测信息和结果,有利于我国进行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的防控慢性病。
中美两国这些年来也探索了一些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合作。比如,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在山东、江苏两个省开展减盐项目。自2010年起,中国疾控中心和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开展了烟草监测和调查项目,在烟草控制领域做了一些有利的探索和合作。
中国网:
这样的一些合作会给两国的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和改变呢?
常继乐:
这样的合作对我们在慢性病防控领域的工作非常有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说减盐,这些年我们已经把食盐每日摄入量减少了将近1克。在控制体重、控制肥胖方面也有很多项目。通过项目,我们相互借鉴,我们用他们的一些方法,他们借鉴我们的一些做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光对中美两国人民有益,同时可以把一些合作的技术、方法和成功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中国网:
这也是造福全世界的工作。
常继乐:
对,因为慢性病没有国界,而且慢性病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所以,我们探索了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不仅可以造福中美两国人民,也可以造福全世界人民。
中国网:
刚才您也提到了控烟,习近平主席的夫人彭丽媛在西雅图也和中美两国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她对戒烟的新方法很感兴趣,我们想请您进一步介绍一下两国在控烟领域都开展了哪些合作?
常继乐:
烟草是引起慢性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同时,烟草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比较大,在我国也是这样的。我国最近监测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世界卫生组织9月23号公布了欧洲吸烟情况,欧洲整个成人吸烟率接近30%。
我们两国在2010年以后启动了烟草控制方面的合作,对我国的控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烟草控制方面,确实推动力度非常大,比如2014年《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被列入了国务院立法计划,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将来出台后将对全国具有约束效率。中国大概有16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控烟法规。今年6月1日北京市专门出台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前段时间媒体上也都在说,说是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北京市从6月1日实施控烟条例以后,执行比较到位,反响非常好。
在戒烟日,我们专门举办控烟宣传活动,每年的宣传都有一个主题。特别是在2013年底,中国政府专门发布文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控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作用。现在我们开展创建无烟卫生机构等活动。今年我国健康促进活动主题确定为无烟生活。中国[h1] 控烟工作正在走上快车道。
中国网:
对于这个问题,李司长有什么补充?
李明柱:
正像常司长讲的,这些年来,我国的控烟履约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控烟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公共场所禁烟已经成为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控烟行动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在社会参与方面,中美有非常好的合作例子。
2012年8月份,中美两国卫生部门共同发表了《中美关于建立无烟工作场所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此框架下开展了很多合作,主要是动员两国企业来参与无烟场所建设,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宣传烟草危害,营造全社会支持控烟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世界500强中285家企业都签署了承诺书,250多万人从中受益。正因为有政府的主导和全社会参与,这个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作用,效果也在逐渐显现当中。
中国网:
李司长,其实奥巴马上台后也一直在推进医疗改革,我们想了解一下,中美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方面面临着哪些相似的任务或者挑战呢?
李明柱:
健康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从这个出发点来讲,中美两国的医改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利,这是一个共同点。
2009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把基本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解决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
2010年3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新一轮美国医改法案,主要也是解决美国国民的健康权利问题,加大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中的责任,同时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这是他们医改的三个主要方向和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望实现全民医保覆盖,是奥巴马医改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从医改的任务方面看,我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刚才提到了如何扩大医改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缩小不同人群间获得医疗服务的差异。二是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第三个是如何改进医疗体系的绩效,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第四个是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同时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这些是我们两国共同面临的相似任务。
从现代社会发展来,中美医改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加速了医疗费用的增长,给整个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比如说,老年人护理压力不断增大。第二个方面是疾病谱的变化,我们在应对传染病威胁的同时也面临着慢性病的负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这方面两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全球卫生安全、防范新发传染病国际传播的共同任务,担负着加强全球卫生合作的使命。
中国网:
其实中美面临这么多相似的任务和挑战,也给两国医疗合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机遇。从现在来看,您认为中美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
李明柱:
中美两国卫生医疗领域合作的历史比较长。中美建交后,1979年中美政府就开始了卫生领域的合作,当时我们两国签署了一个政府间的卫生合作议定书,在这个议定书的框架下开展了多领域的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卫生合作不断丰富和发展,整个合作呈现宽领域、多层次的态势,合作内容不断深入。这种合作不仅包括政府层面,在一些医疗机构间、医疗院校间,在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间,也有很多合作,层次非常多,领域非常宽,合作成果也非常丰硕。现在,随着新挑战和新问题的出现,合作领域还在不断扩大,程度还在不断加深。所以,中美卫生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网:
特别在现在跨国界疾病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中美两国的合作能够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
李明柱:
疾病无国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和压力。中美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合作,中美之间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合作协议,两国疾控部门之间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合作。刚才我也提到,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卫生安全挑战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责任。比如,我们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挑战方面,最近出现的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中美双方也都开展了一些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受帮助国家的民众和政府的欢迎与支持。
中国网:
我们找一个例子来谈,就是您谈到的埃博拉病毒,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明柱:
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之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对受埃博拉影响的国家表示慰问,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29个关于埃博拉疾病防控的预案和方案,并派出了医疗卫生队伍,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援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西非国家提供了4轮物资和现汇援助,总计金额7.5亿人民币;累计派出1000名医务人员,在西非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一线诊治病人,并且从事一些实验室诊断工作。同时,培训这些国家的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了超过1万名当地人员。此外,我们紧急投送和建立了生物安全等级三级的固定实验室。同时,在塞拉利昂,我们利用中塞友谊医院诊治病人,建立高标准的诊疗中心。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面对危险的情况下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也得到了这些国家民众、领导人的赞扬和肯定。
中国网:
中美两国在这次援非过程中有怎样的合作?
李明柱:
西非埃博拉病毒暴发以来,中美两国都采取了援助行动,双方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比如说,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在多个场合,两国领导人谈到埃博拉的问题,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埃博拉,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中美双方在信息分享、疫情分析、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合作,对遏制西非埃博拉疫情的蔓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网:
接下来,我们想请您谈一谈未来我们如何加快全面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帮助高风险国家预防、检测和应对传染病呢?
李明柱:
《国际卫生条例》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个国际法,在1969年制定,后来有过多轮修订。目前有效的《国际卫生条例》是2005年版,在2007年生效。我国也是缔约国。
条例的目的主要是应对公共卫生风险,抵御和控制疾病的国际传播,这是它的主要目标。另外,提高这些缔约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能力也是这个卫生条例的主要任务。在这方面,我国也做了很多工作。卫生条例涉及很多部门,需要多部门参与。在我国,环保部、食品药品安全主管部门、质监部门都参与了《国际卫生条例》的能力建设。在人力和经费方面,各有关部门给予了充足的保证,对核心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我国已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核心能力的评估。
在国际合作方面,要全面落实这个条例,各个国家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履约国也开展了一些合作。比如,在中国发生了突发新发传染病之后,我们按照《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向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开展联合应对行动。在这方面,我们跟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是非常有效的,对中国的疫情控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帮助其他国家达标方面,因为缔约国是100多个国家,现在还有80多个国家没有达标,这些国家大部分是非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些不发达国家。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暴发也凸显了《国际卫生条例》核心能力薄弱的地方,在这方面中国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积极总结中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经验,这些年我们在应对传染病暴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对其他国家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我们可以交流的一个内容。
第二方面,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开展三方合作,我们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支持能力比较弱的国家,提高他们在履行《国际卫生条例》方面的能力。
第三方面,加强与已经实现核心能力建设要求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合作,互相学习。有些国家做得比我们好,我们要互相交流经验。
第四方面,在整个对外援助的内容里,在高风险国家应对传染病、履行《国际卫生条例》、能力提高方面给予支持。这是我们能够给予的帮助。
中国网:
您认为我们如何在灾害救援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呢?
李明柱:
中国所在的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也面临很多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挑战和公共卫生问题。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菲律宾的“海燕”台风、尼泊尔大地震。
在灾害应对方面,我们和区域内国家开展了很好的合作。一方面,在这些国家遭受灾害以后,我们及时提供一些救援方面的支持,派出医疗队。在菲律宾“海燕”台风之后,我们迅速组织国内顶尖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去菲律宾受灾地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救援服务。尼泊尔发生地震以后,我们也派出了医疗队和防疫队,为灾区人民提供医疗方面的服务。这是我们在灾害应对方面开展的国际合作的一个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我们在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框架内,也可以加强救灾合作的互相学习。今年我们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个医疗救援演习,这次演习是模拟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各国如何共同行动来应对。这一活动对于加强国家之间的协调,提高应对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们和俄罗斯也有很长的边境线。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和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一个远东城市,开展了地震之后模拟救援的演练。这一演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提升两国的沟通协调水平,提高各自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中国网:
感谢李司长和常局长做客我们的节目,由于时间关系,本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本文来源: 卫生厅
08.10.2015 10:55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山西开展中西医联合远程会诊
2月24日,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新冠肺炎救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召开
2月25日,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