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物价、就业等指标形成“黄金组合”
在这个金色的秋季,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惊艳全球。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
从宏观经济的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四个目标来看,我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经常项目保持顺差,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储备连续8个月增加。“6.7%到6.9%的经济增长,2%以内的物价上涨,9%左右的广义货币(M2)增速,再加上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这样的经济数据堪称黄金组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前三季经济增速同比回升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9%,中国经济增速始终位于世界前列。而且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并没有像部分机构此前预期的那样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而是在一个新平台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局面,比去年同期6.7%的增速还加快了0.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娄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的增速比年初部分机构的预测要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对经济增速向好支撑作用明显。即便是第四季度略有放缓,但是全年保持6.8%的增速没有压力。”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放缓了0.1个百分点,但细看一些分项数据,仍有优于上半年之处。例如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下近年来新高,如果将每季度3个月制造业PMI做简单平均,三季度为51.8%,还高于一二季度的均值,预示着接下来的经济增长仍有动力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10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增速预期较7月份预测值均上调0.1个百分点,分别至6.8%和6.5%,这也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从历史数据和其他经济体表现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会伴随通胀上升。然而当前经济增速回升却并未出现明显的通胀上升趋势。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今年物价涨幅在这几年中属于比较低的一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以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是2.1%,也属于温和上涨。
陈东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经济增速回升同时保持很温和的物价涨幅,一方面是货币管理有效,M2增速连续几个月保持在9%左右,管住了货币的闸门,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需求刺激;另一方面就是供应充足,粮食生产形势好,食品价格下降,非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供应能满足居民需求,像汽车等工业产品价格还在下调。
9月调查失业率创5年最低
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温和,对居民生活来说无疑是积极利好。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GDP增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从就业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比2016年时的目标多出100万。不过,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万人,全年1100万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即将提前完成。
另外,从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比较低,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5%以下,9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仅为4.83%,是2012年以来的一个低点。“经济增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就业成为我国经济运行当中一个突出的亮点。”邢志宏表示。
除了国内就业、物价等市场环境更加协调,外部环境的改善也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创造了好时机。2016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9%,而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则是大增16.6%。
方正证券宏观研报认为,9月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均创新高,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从出口品类上看,不仅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由负转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也受益欧美日新一轮设备投资周期启动延续复苏。展望四季度,虽然基数抬高对出口会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外需强劲将带动出口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