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贸易相关政策汇总

06.05.2016  10:28

我国现行玉米贸易政策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的贸易政策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4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完全的国家贸易,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指定的外贸公司进行粮食外贸,每年的进出口数量都由国家计划部门下达,外贸公司落实。由于是国家贸易,所以能将国际价格与中国价格隔离,国际价格传递不到中国市场上。

第二个阶段:1995-1996年出口中断,进口增加。由于1994年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中国通货膨胀严重,中国政府单方面毁约,停止了粮食出口,加大了粮食进口,造成了国际价格的暴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第三个阶段:1997--2003年。中国粮食经几次大幅度提价,已经超过国际价格,但由于中国粮食产量的连续丰收,库存紧张,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时期的出口量较大。为了弥补粮食出口企业亏损,增加出口竞争力,政府在2002年前实行了出口补贴措施。加入WTO不能实施出口补贴后,又实行了减免大宗粮食品种的铁路建设基金、出口销项税和出口退税。这个时期,中国稳居玉米出口国第二的位置,基本站稳了韩国和东南亚市场,扩大了对日本的出口份额。

第四个阶段:2003-2007年。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连续4年的粮食减产,中国粮价上升,粮食安全问题重新受到重视。为了保证中国供应,从2003年底开始,政府对粮食的出口开始进行配额管理,同时取消各种出口补贴。这个时期对粮食开始了限制出口阶段。

第五个阶段:2007年底至今。因2007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为保障中国供应,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取消原粮及其制品出口退税、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玉米暂定关税5%,玉米制粉10%,然后在2008年12月取消,但因国际玉米价格低于我国,对出口刺激有限),同时决定从2008年起,开始对粮食及其制粉实行临时征收5%-25%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使得粮食出口的大门几乎又重新关闭。

玉米及相关产品进出口关税、配额、退税等政策分析

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进口配额关税管理,玉米作为粮食品种,进口受配额限制。2004年至2015年,我国每年玉米进口配额均为720万吨。其中,国营贸易在进口配额中所占比重为60%;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每年玉米实际进口量均在配额内,而且2004-2008年,进口配额使用率很低,不足1%,2009、10年有所提高,2011、12年大幅升至72%左右。2013年为45.3%;2014年为36.1%;2015年玉米进口473万吨,进口配额利用率高达65.7%。

具有玉米进口资格的企业:1、国营贸易企业;2、2014年有进口实绩(不包括代理进口)的企业;3、2013年或2014年玉米用量5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4、2013年或2014年玉米用量15万吨以上的其他生产企业;5、2014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商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玉米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