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大豆补贴“新政”加速农产品价格改革

24.06.2014  11:26

 为使大豆价格市场化,并保障农民种植收益,2014年起中国对东北三省、内蒙古的大豆收购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变了过去实行的临时收储制度。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1.30%资金研报]目标价格制度将是今后改革重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却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目前,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在进口货源上,主要被国际粮商控制,外资企业在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而在进口来源国上,美国、巴西、阿根廷主要是转基因大豆产区,目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仍无定论。
  
  早在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剧烈上涨,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大量压榨企业被迫关闭,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大豆市场,出现了“2004年大豆危机”,导致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萎缩。
  
  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约1.44亿亩,而到去年只有1.02亿亩左右。中国“大豆之乡”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从2005年最高峰的6323万亩下降到去年的3105万亩。“8年间黑龙江省大豆面积锐减一半多。”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
  
  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提出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将不发放补贴。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
  
  王小语认为,相较于大豆临储收购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将大豆价格市场化,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价差将逐步缩小,既保护农民利益又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大豆“新政”让农民直接受益,能否刺激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黑龙江大豆学科带头人、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志华认为,关键还要看大豆的比较效益是否接近玉米的比较效益,但从长远来看,目标价格应是主要农产品未来市场化发展方向。
  
  据了解,目前中国实行最低价收购的主要粮食品种,其价格已呈现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趋势,特别是大豆临储价更是远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导致部分大豆加工企业生存困难。而对农民来说,国家对大豆实行托底收购,但临储收购对大豆质量要求较高,一般难以达到标准,不得不卖给粮贩子,豆农从中获益并不多。
  
  为此,中国开始加速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除了大豆实行目标价格,今年中国政府还对新疆的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专家表示,随着中国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今后将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