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呼唤“大国工匠”

25.05.2015  18:00

王进

 Made in China”在国外屡见不鲜,“中国制造”曾经是国人的骄傲。过去十几年,大量劳动力和价格低廉的双重优势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到中国投资制造业而掘金,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经济很多一段时间的发展。而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化,导致“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中国现今的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产品技术落后于市场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微薄,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让一个企业破产。企业想靠“模仿”和打价格战来赢得长久生存,更是痴人说梦。

 种种不利因素告诉我们,“中国制造”必须要升级了。如何升级?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走“优质制造”路线,从而让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并非易事,企业要提高产品的“品质”,用“质量”来吸引客户,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掌握这些技术的工匠。

 这些工匠是什么样的?《新闻联播》最近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让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胡双钱把生活和业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工作,一个电话,半夜也要赶到工厂,一周工作至少6天。获得荣誉无数的他却和家人始终蜗居在70多平米的房子里,他安于生活的拮据,却对事业追求极致。

 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作为国内唯一掌握0.05毫米定位臂技术的工程师,他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始终坚守在技术岗位上专心磨练自己的研磨技术。他们一家人蜗居在30平米的房子里,自费买的磨具占据了家中大部分地方,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贡献给了练习手艺。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正是因为有这些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的贡献与付出,才有了中国大飞机的翱翔,有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奇迹,而他们对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如果每个“中国制造”背后都有一批这样不慕名利、追求极致的“工匠”,中国一定可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跨越升级,一定可以让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闪耀更璀璨的光芒。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