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报道-血战 还我河山

03.09.2014  11:37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内,大型群体雕塑《冲锋陷阵》巍然矗立,集中展现了人民军队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本报记者张晓峰 摄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指挥作战。(资料片)

陈庄歼灭战中120师的机枪阵地。(资料片)

本报记者 石雅彬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抵抗,打响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一寸山河一寸血,英勇的石家庄军民用热血和智慧书写出一幕幕悲壮的英雄传奇。

69年前的今天,举国上下奔走相告,欢庆胜利。今天,在充盈着和平与欢乐的盛世中,让我们重读那段铁血岁月,缅怀先烈们的壮志情怀,从血与火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937年至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在石家庄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战役,其中,有规模宏大的战役,也有灵活机动的突袭;有奋起反抗,也有主动出击;参战的有正规军,也有“土八路”,更有寻常百姓,甚至儿童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军民团结一心的精神才铸就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创造出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百团大战

前所未有的大破袭

夏天即将过去,午后的风亦有了些许凉意,在井陉县辛庄乡小里岩村——百团大战纪念碑林所在地,几十年来一直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当年聂荣臻的前线指挥部进驻时的情景。“仲夏的傍晚,马蹄声由远而近,一队骑兵从山北飞来,全是对子马,一对白色的、一对枣红的、一对淡青的……骑在马上的是精干利落的年轻小伙子,头戴灰军帽,身穿粗布灰军装,打着裹腿……还有几个肩上挎着文件包、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的中年人……”当时的村民们只知道八路军来了,他们并不知道,这支队伍里就有大名鼎鼎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聂荣臻在我们这住了几天,因为地形不便转移,就带着指挥所转移到了西边的洪河漕村。”小里岩村党支部书记许汉成对记者说。

在洪河漕村的一座小院里,古老的石榴树和梨树已然硕果累累,斑驳的青石棋盘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唯有聂荣臻住过的房间里,老旧的家具和墙上的百团大战战略示意图讲述着当年战火与热血纷飞的情景。

在聂荣臻回忆录里这样写道:一九四○年八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了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百团大战。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我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了前线。我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洪河漕。

战役于8月20日22时开始,聂荣臻分兵三路:右纵队破袭乱柳至娘子关段,之后向阳泉方向扩张战果;中央纵队指向娘子关至微水段及井陉煤矿;左纵队攻击微水至石家庄段的据点。我们计划攻击的重点是井陉煤矿和娘子关。聂荣臻回忆道:“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的情景,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指挥所的几个年轻参谋激动地对我说,他们参军以来,还没见过这样红火的战斗场面。这个时刻,不只我这里,整个正太路沿线和同蒲路部分地段,都淹没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破袭的火网之中。

正太线作战二十天,据战后的统计,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共毙、伤、俘敌伪军九百多名,攻克据点七处,破坏铁路三十三公里,破坏桥梁十八座,并且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其中有火炮五门。在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区两支部队联合打击下,正太路全线陷于瘫痪。

据史料记载,这次战役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百团大战的说法,只是进行正太路破袭战。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大大加速了大战的顺利展开。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这是抗战以来共产党、八路军在整个华北首次大规模的主动的战役进攻。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

今年81岁高龄的李化璟老人退休后成了洪河漕聂荣臻故居的管理员,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情景:“那年我七岁,聂帅是8月中旬来的,之前住在小里岩。他在我们这儿住了十来天,指挥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战斗。

陈庄歼灭战

口袋”里歼敌树雄风

在灵寿县横山湖畔,有一座挺拔庄严的纪念碑,正面刻着“陈庄歼灭战纪念碑”八个大字,它纪念的是1939年9月贺龙指挥八路军120师和晋察冀边区部队,在灵寿县陈庄一带进行的一场激烈战斗。

如今的陈庄镇,依傍着碧波浩渺的横山岭水库,显得安宁而祥和,当年的战斗遗迹已不可寻,那场激烈战斗的亲历者也都已故去,我们只有循着陈列馆陈列的图片和殉难将士的墓碑,去回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回望那场被中共中央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抗战的“模范歼灭战”的激烈战斗。

1939年,日寇为摧毁我晋察冀军区后方机关与设施,侵入我根据地腹地,以奔袭合击和分区“扫荡”的方法,对我北岳区的东部、西部先后进行疯狂“扫荡”,我晋察冀边区军民奋起抗击。9月,日寇在“秋季大讨伐”作战计划指导下,又调集守备石家庄及正太线的独立第8混成旅团,向我北岳区南部重镇陈庄地区进犯,妄图摧毁我晋察冀边区的重要根据地和八路军第120师的后方机关。与此同时,贺龙亲率120师师部和716团日夜兼程赶到陈庄,给敌人布下了“口袋阵”。

敌人先占领了慈峪,26日偷偷摸摸行进,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又退回了慈峪,拉着大炮等向灵寿撤退。这是他们在耍花招,运用他们所谓的‘牛刀子战术’。”曾任灵寿县党史办主任的王化勇介绍,9月27日早晨,敌人由汉奸带领,从山间小路向前偷袭,到达陈庄。“他们以为占领了陈庄就是胜利了。我们在战后缴获的日军大队长田中省三郎的日记中看到,这一天他写着:‘……不经大的战斗而占领陈庄,这是指挥者的天才。’其实陈庄早已是个空镇,满大街的墙上都用日文写着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9月28日,正当鬼子在陈庄放火烧房猖狂之至的时候,贺龙命令部队准备战斗。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下午4时,大批的鬼子被压在河沟里。疯狂的敌人左冲右突,好不容易窜出阻击口,却又落入一个更大更紧的包围圈里,成批地被击毙在沟谷、河滩和泥沼中。

9月29日晚上7时,总攻开始,我八路军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受了伤的田中大佐被击毙,自称“天才指挥者”的水原旅团长也死在乱石之中。

9月30日,历时6天5夜的陈庄歼灭战胜利结束。消灭日伪军1280人,缴获了长短枪、轻重机枪、山炮、无线电台等战利品。陈庄歼灭战成为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石家庄地区乃至河北省范围内歼敌最多、规模最大、对全国抗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次战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的国民政府致电贺龙“对敌陈庄血战,尽歼敌人,予敌重大打击,树立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冀晋,特传令嘉奖”。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

不可攻克的人民防线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从年初起,日军即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大肆“蚕食”,1942年又发动了对冀中的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冀中基本上变成了敌占区,冀中平原上,日军碉堡林立,公路、封锁沟密如蛛网,环境极端残酷。

残酷的形势并没有扑灭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中抗日军民创造了平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灵活的战斗形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更是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石家庄地区的地道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早在1941年冬,新乐、晋(县)深(泽)(无)极、藁(城)无(极)等县一些干部从群众利用红薯窖、古墓躲避日伪军搜捕中得到启示,开始在一些村庄群众家中或野外挖掘隐蔽洞作掩护。后来,普及到不少村庄,地洞也不断扩大,由简单的掩藏洞扩展为攻防兼备的地道,轰轰烈烈的地道战在广大平原兴起。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石家庄平原地区的军民,为更适应作战要求,便于对付日军的水攻、火攻、烟攻、毒攻和挖掘破坏地道,把地道战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逐步将原用于单纯防御的“口袋洞”改造成村通村、户连户,既能隐蔽又能作战的地道。没有地道的村庄也都挖了地道。地道成了对付日军的地下长城,在反“蚕食”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乐县李家庄是较早开展地雷战的地方。七七事变后,青年农民李混子在村里组织起一个爆破小组。他们研制炸药,造地雷炸日本人的火车。可是,开始几次都没成功。李混子和他的伙伴们没心思吃饭,一定要找出原因所在。大家觉得是药力不够,于是用布袋装了一整袋药去,还是不成功。屡败屡试,结果真把日军的火车给炸开花了。他们又去炸炮楼,崩死了好几个鬼子。随后,各地竞相效仿。

为了更有效、更安全地开展爆破活动,冀中军区开办了爆破人员训练班,把教授们研究出的方法推而广之,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用40多斤炸药就能把日本人的火车头炸得粉碎。老游击队员们说起鬼子的狼狈,还乐呵呵地笑道:敌人走路,脚下炸;推门,头顶上炸;抓鸡,鸡窝里炸;挖窖,地窖中炸……直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还有麻雀战、破袭战……平原上的军民用智慧化无险可守的平原大地为不可攻克的人民防线。使敌人的技术兵团、机械化部队蜗牛似的寸步难行,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成为抗战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