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中医瘀毒说为心梗发出“信号弹”
25.02.2016 14:06
本文来源: 卫生厅
稳定期冠心病突发成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专家陈可冀,近10年来都有个困扰:临床上,医生往往将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分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但有些明明是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型冠心病,为什么也会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让人防不胜防?
“针对这一难题,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鉴于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而不稳定斑块破裂及其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西医一般会给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但即便如此,依然有5%~10%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史大卓分析道。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有效预警、减少该类事件发生?在陈可冀的带领下,由西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始了探究之旅。
此前,中医界普遍认为,冠心病主要病因病机是血脉瘀滞。但同是冠心病血瘀症患者,有的长期稳定,有的却发生了急性事件,恐怕单用血瘀就难以解释了。倒是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与中医“毒邪致病”的骤烈性和腐肌伤肉特点极为相似。会不会此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瘀,病因病机发生转化,“因瘀化毒、因毒致瘀、瘀毒互结致病”,从而导致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呢?
循着这一假说,该团队在1000部医学古籍中进行“毒”“瘀毒”的检索,根据检索系统总结出“瘀毒”的致病特点、临床表征和相关指标,并带到临床进行验证、研究。
大样本研究得出诊断标准
为验证瘀毒假说的可靠性,该团队首先采用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纳入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1503名,以证求因,综合分析,归纳了患者“毒”的临床表征和理化指标。然后,将这些患者按此标准分为符合因毒致病组和不符合组,分别计算其心血管血栓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度及归因危险度。
结果表明,符合组786名患者发生事件63例,发生危险度8.02%;不符合组717名患者发生事件9例,发生危险度1.26%。“这说明此标准可用于冠心病稳定期高危患者的辨识和因毒致病的诊断。”课题组专家、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浩介绍,研究人员对上述临床研究中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医学关于因毒致病的认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理化指标等不同变量的风险比值判定其权重,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因毒致病诊断及量化标准,包括主要指标6项,次要指标6项。其中,主要指标包括中重度心绞痛、重度口苦、老舌、舌青或青紫、剥苔、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等症状和中医舌象。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对40家医院2700名介入术后冠心病稳定期患者,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一系列评价,验证该标准的可靠性,证实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辨证诊断量化标准对诊断毒邪致病有较高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在稳定患者中识别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破题仍需多重攻关
回顾10年来的工作,该项目组多位专家表示,虽然过程漫长、辛苦,但收获颇丰。“我们率先提出‘瘀毒’病因学说,创新了冠心病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其间科学验证的过程,建立了病证结合的病因病机研究新模式;此后,我们还进一步阐释了冠心病‘瘀毒转化’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等。”史大卓表示,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的初衷达到了,经过后期的成果推广,“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实现了通过中医方式对高危人群的有效识别、预警,为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尽了一份力”。
而理论的创新、验证带来的后续效应是治疗的完善。据了解,既往冠心病中药研发多以活血化瘀方药为切入点,低水平重复较多,随着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提出,中药新药研发开拓了新的方向。“鉴于冠心病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住院率,以‘瘀毒’理论为基础的活血解毒药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徐浩介绍,下一步,该项目组将通过活血解毒药干预高危人群,验证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而上一阶段研究中发现、分析出的一些关于瘀毒的更进一步细化分类猜想,也将在未来进行验证。
本文来源: 卫生厅
25.02.2016 14:06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山西开展中西医联合远程会诊
2月24日,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