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医学专家重走白求恩之路

20.04.2016  11:14

  出镜人物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和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附属260医院的医学专家们

  采访动机

  由中加两国医学专家组成的联合医疗队,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白求恩学校所在地保定市唐县葛公村。在重走白求恩之路的同时,也为村民们带来药品,免费为百姓义诊。

  □文/本报记者 李兵

  图/本报记者 张海强

  昨日10时许,来自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和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前身为白求恩学校,记者注)附属260医院共计40余人的联合医疗队,来到保定市唐县葛公村,为这里的村民义诊。

  今年89岁的村民陈龙国老人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来到设置好的取号分诊台时,发现专家们并未直接给他看病,而是一边向他提问,一边填写着一张调查表。年龄、出生日期、性别、是否吸烟、血压、糖尿病史、心脏病记录……一番详细的回答后,陈龙国有点发蒙,“看病前为啥还得了解这么多内容啊?

  陈龙国被带到内科、心血管科专家约翰·杜卡斯的面前。杜卡斯看过问卷后,耐心地给陈龙国做起了检查,这时,陈龙国才明白,外国人的就医习惯与中国人不同,医生很看重病人隐私,都是单独接待病人的,即便是义诊同样采取了分诊形式。

  拄着双拐赶到现场的男孩甄一,直奔外科专家格兰特·斯图尔特。来自牛眼沟村的甄一,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残疾。在格兰特的奔走呼吁下,2010年,中加专家联合为他实施了手术。甄一的身体恢复越来越好,格兰特非常开心,将专门从加拿大带来的被子和几件T恤送给了甄一,并表示会继续帮他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14时许,顾不上吃午饭的中加两国医学专家来到位于顺平县的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纪念广场,向群雕敬献了花环和鲜花,表达了对原白求恩学校在抗战中牺牲学子的深深敬意。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长约翰·杜卡斯表示,他们已经多次来过河北,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家,在这里更能够真切感受到白求恩的伟大精神,今后会坚持把联合义诊活动搞下去。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政委于维国表示,联合义诊既增强了两国之间的医学交流,也能让老区人民得到最真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