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手挽手 向着高端走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示范效应凸显

03.08.2015  14:16

本报讯(记者张宝林 通讯员王继军)50多个高新项目陆续落户;一个近3万平米的众创空间——e谷创想空间即将投入使用,现已和30余家创业企业达成入孵或意向入孵协议;千方科技不仅在这里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北方地区数据中心,还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一个占地120亩的智能交通设备产业基地……“复制中关村新型孵化模式、实现北京研发秦皇岛生产、出台确保各方积极性的‘442分税’合作机制是成功的关键,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树立了新样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在回顾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成立一年来项目建设时感触颇深。

以市场为导向搭建合作平台

我被打劫,请报警。”当出租车司机行驶时遭遇威胁,只需按下司机身边一个报警按钮,车顶的LED灯就会立刻显示这样的字幕,起到求助效果,同时智能通信系统也会通过摄像头将车内危情直播给后台进行报警。此外,每个司机运营时间及营收情况、乘客使用银联卡刷卡付费等功能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实现。7月底之前,秦皇岛市3629辆出租车全部装上了这套系统。 

秦皇岛主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将我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名录,有了这样的市场导向搭建的合作平台,我们才成为中关村海淀园落户秦皇岛分园的首家企业。”谈及落户秦皇岛的原因,研发并安装智能化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秦皇岛千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经鹏介绍,北京的寸土寸金和人才密集优势决定其适合做研发却不适合做生产制造,今后该公司供应北方各大城市的产品将主要从秦皇岛生产运出。

千方科技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相契合,也恰好与秦皇岛当地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不谋而合,秦皇岛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努力打造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胡英杰介绍,北京海淀与秦皇岛两地已协调推进了50多个高新项目形成落地对接意向。

众创空间成为企业孵化器

这些天,来自中关村的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员工非常忙碌。一方面,忙着准备开业,为早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办公、早期投资、产业链孵化等服务;一方面,作为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管理方,正在策划“京津冀‘云上创客’创新创业大赛”。而在这里已经开始创业的秦皇岛人李鹏讲述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半年前,一心想创业的李鹏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无数的创业者、创业资源,数不尽的创业服务,让李鹏心生向往:“要是秦皇岛也有这么个地方就太好了!”回到秦皇岛,他试着在网上搜索时偶然发现,“e谷创想空间”与他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看到的孵化器异曲同工。如今,李鹏和他创办的丹鹿科技已经搬进了“e谷创想空间”。

在这里,早期创业者能够享受房租优惠、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和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等一系列服务。”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耀渠用简单明了的几个数字描绘了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的发展现状,“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和18家企业签署入孵协议,5家企业达成入孵意向。

对于创业者关心的生活问题,秦皇岛中科百捷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华明不由夸赞起秦皇岛的便捷:以往在北京不堵车情况下一个小时到公司,堵车的话更是没点儿。路途奔波,几乎成了上班族的家常便饭。在秦皇岛,公司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半,有时8点起床也可以,自己居住的小区距离公司不到4公里,不慌不忙地就到了。最近他听园区管理者介绍,北大医院和一些高校附小附中也将开到这里,一直忧心看病上学的他正说服家人随他一起定居在此,“只要能解决看病和上学难题,我就打算买房子,安心在这里发展了。

建立园区利益共享长效机制

一个多月前,在中关村海淀园工作已20年的华占豪,挂职成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主要工作是促进两地资源对接,让有需求的海淀企业在秦皇岛更快更好地落地。

为了鼓励中关村优秀企业跨区域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中关村海淀园积极探索导入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集聚、高校科研院所配套、科技领衔人才高地、创业金融支持、创新型孵化器、商务及创业服务平台等六大要素,通过鼓励异地合作共建园区、打造产业对接服务平台、鼓励联合研发等方式提供政策支持。秦皇岛在企业购地、租赁厂房、科技扶持、人才支持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

优秀企业利用两地资源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却存在税收如何分配的难题。过去,这个问题成了困扰不少区域合作的难题,我们是‘亲兄弟,明算账’。”胡英杰介绍,海淀和秦皇岛的合作,用创新的“442”分配方式,对入驻分园企业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合作双方按4∶4∶2的比例分享,其中,海淀、秦皇岛两地政府各得40%,20%部分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让更多参与进来的主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