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制度改革初探(下)

20.04.2018  15:58

  
   个体工商户制度展望和建议
  
  明确法律属性,完善法律体系。在传统大陆法系中,商事主体分为商个人、商合伙和商法人。商合伙和商法人分别对应的是合伙企业和公司,至于商个人,在现代商事制度中又衍生出组织商个人及自然人商个人。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看,个人独资企业就是组织商个人,个体工商户是自然人商个人。笔者认为,应明确个体工商户作为“自然人商个人”的商事主体身份,并逐步统一各部门法中对个体工商户主体属性的认定,明确经营者在各项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以此界定个体工商户及其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个人信息作为主要的工商登记事项,以经营者身份证号码作为主要的识别标志,弱化个体工商户字号的识别功能。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可将字号作为营业执照的备案事项,以便解决有字号与无字号的个体工商户的行政管理与行政许可识别问题。
  
  笔者建议,制定《个体工商户法》,提升个体工商户相关立法的法律位阶。一方面,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推进涉及个体工商户的监管协作与信息共享。此外,通过在更高法律层级上明确个体工商户相关制度,有助于完善自然人经营资格的取得方式,理顺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的关系。
  
  服从自然人属性,弱化“家庭经营”模式。个体工商户“家庭经营”是一个不明确的状态,“家庭”的范围法律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工商登记实践中,申请家庭经营还需要额外提交户口本、村(居)委会证明等证明家庭关系的文件,在处理个体工商户财产以及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时也比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要繁杂,因此选择登记为“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少之又少。以东莞市为例,截至2017年12月31日,辖区内共有个体工商户588475户,其中“家庭经营”的户数仅有159户,占比0.27 %。
  
  “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实质上是具有特殊亲属关系的自然人之间的合伙关系。如果是夫妻间的“家庭经营”,已有《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夫妻间的财产关系做了详尽的规定,如《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实际上“家庭经营”中经营者夫妻双方承担责任的方式与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无异。如果是夫妻之外的其他亲属间的“家庭经营”,又与合伙企业高度近似。共同经营的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对外的法律关系,可以通过《民法总则》及《合伙企业法》进行调整。再者,从以往的行政监管和司法实践看,“家庭经营”的存在更使得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属性在“自然人”与“其他组织”间摇摆不定,模糊了行政监管与司法实践的法律适用。
  
  因此,笔者认为,在肯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属性的基础上,应当弱化对个体工商户进行“个人经营”与“家庭经营”的区分。相关法律法规在同步更新时,在不违反《民法总则》规定的前提下,可规定在工商登记时只登记一个经营者,“个人经营”和“家庭经营”仅用于区分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债权债务承担方式。
  
  转变登记理念,实行宽松登记制度。通过以上对个体工商户及其法律制度的研究可知,商事登记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营造安全放心的营商环境,过松和过紧的行政管理体系都不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类似于个体工商户的小商人实行宽松登记或者登记豁免已成为通例。目前,我国深圳经济特区与珠海横琴新区已开始实行个体工商户登记豁免制度。然而,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大范围推广复制该制度,面对数量庞大、诚信度及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的个体工商户群体,行政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不利于个体工商户的独立经营和长远发展。如果坚持现行的登记制度,以流动商贩为代表的小商人便会被“合法化成本”所压制,使得大量实际经营的小商贩游离在政府监管之外,不利于活跃市场经济,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及交易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笔者认为,应当先从登记理念上明确个体工商户登记是一种经营身份的登记,是赋予自然人从事商事活动资格的行政行为,而不是赋予其主体资格的行政许可。在登记中重点记录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对于其主要经营项目及经营地点则可通过备案方式简化程序。同时,应将现有的个体工商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经营者个人信息相关联,着重以经营者的身份证号码为识别标志,形成以自然人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为主导的个体工商户监管和惩戒机制。 □广东省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分局 陈松辉 苏 航

                                                                                                                            来源:中国工商报网

 
个体工商户制度改革初探(上)
    阅读提示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庞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