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缘何签约狮城

29.03.2017  11:09

  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打造互联互通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培育壮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引进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三年来,沧州以主动融入的全局意识,全力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狠抓落实,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为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提供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沧州市与京津合作项目1050个、总投资3355亿元,与36家央企合作项目118个、总投资3644亿元。其中,签约京津产业转移项目260个,是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数量最多的设区市。

  “海陆空”齐头并进,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

  从以前北京与沧州之间只有绿皮火车,开一趟要三四个小时,到如今乘高铁到北京51分钟、到天津22分钟,日趋便捷、完备的交通网络,正加速让京津冀三地走入“同城时代”。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立足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沧州这座拥有1500年历史的古城正张开怀抱,加快与京津交通的互联互通,主动谋求对接。

  目前,沧州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黄(骋宇)等铁路干线,京沪、京台、黄石、保沧、荣乌(津汕)、大广、沿海等高速公路以及“六纵四横”的国省干线,织起了沧州的陆路交通骨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沧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更高层次上谋求交通“主动脉”的再次扩张,加快构建起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体系。

  高速方面,去年6月底,京沪高速沧州至千童段正式通车,实现京沪通道沧州段全线贯通。同时,曲港、邯港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保沧公路沧州西至小园段改建工程、G307沧州市南绕城工程等5条道路改建工程均取得省发改委批复文件。

  铁路方面,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石衡沧黄城际铁路已正式签约,建成后,沧州至省会列车旅程将由目前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

  立足京津冀,放眼全世界。作为我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去年,黄骅港不仅开通至营口、福州等地的国内直航航线,还把“触角”延伸到国外,开通了黄骅港至东南亚首条国际直航航线以及中欧集装箱国际班列。

  脚踏大地,沧州又将目光投向天空。如今,中捷通用机场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已开工建设;任丘、肃宁通用机场的建设已展开前期工作;沧州支线运输机场项目正加紧推进,打造冀东重点支线机场。

  不远的将来,沧州将从跑道上“”起来。

  创新管理体制,突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2月23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再传捷报:在北京举行的沧州渤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促进会上,总投资27.3亿元的4个生物医药项目成功签约,将入园发展。至此,该产业园已签约入驻项目70余个,总投资逾240亿元,越来越多的“北京药”实现“沧州造”。

  沧州缘何能将这么多的北京生物医药项目引进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市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产业精准对接上谋求新突破,立足引进能够带动行业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大项目好项目,主动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突破政策和行政壁垒,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实行了异地监管新举措,这一政策目前在全国仅此一例。

  药企监管问题曾是阻碍北京药企外迁的壁垒。按照一般规定,药品监管以省级行政辖区为界。也就是说,如果北京药企到河北建厂,就出现了跨省情况,需要报批药品品种转移,审批周期至少需要两年半。这损失的不仅是生产效益,还会对企业多年打造的品牌效应带来冲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重要契机。2015年,经京冀双方协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北京市药监局唯一延伸监管的医药园区,按照京冀“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设,集中转移至沧州产业园区的京籍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实现异地监管,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省去跨省转移的审批环节,药企半年就能拿到许可证,节省了18个月。更重要的是,药批文号不变,药企就留住了“北京药”的身份,多年积攒的品牌口碑不会付诸东流。

  如今,这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化学制药区、中药产业区、高端医疗产业区等功能区块正加速发展壮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来,沧州坚持解放思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协同发展大局,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民生红利。全市各大医院还与解放军301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42家京津知名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合作项目达82个。同时,沧州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交大、北师大等京津重点院校合作项目26个,北交大海滨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师大渤海新区附属学校在沧州正式招生。

  完善推进机制,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把项目引进来落了地,能不能长得好,关键是看投资环境如何。沧州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营造,结合深化机关作风整顿,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京津企业、技术、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去年10月18日,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正式投产。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半时间,创造了同类型工厂建设的新纪录,被誉为“沧州速度”,并载入了北京现代发展史册。

  “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和推进小组为项目搞好服务,现场帮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为项目顺利投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推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沧州实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分级分包责任制,按照“市级领导分包战略支撑项目,县级领导分包省市重点项目”的原则,将每个重点项目分包到相关领导,统筹推进,加快建设进度。每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由分包市领导逐一汇报工作进展,全市还要定期组织高规格、大规模的重点项目观摩拉练活动,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该市还先后出台了《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的开工、竣工、入统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作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落实考核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各级上项目、增投资、比干劲的工作热情。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北京现代落户沧州,带动了全市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新增汽车零配件项目41个,其中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5.3亿美元,内资项目26个、总投资26.9亿元。

  新兴力量的进入,改变着沧州原有的产业布局。目前,沧州“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通用航空、激光装备研发与应用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