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讲述●吴浩委员:医患如亲友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届时,来自医疗卫生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带着全行业数百万医务工作者的思考和心声步入会场。
“方赏金鸡丰岁曲 又逢犬吠小康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全科诊区的门口,贴着社区居民送来的亲手书写的大红对联。即使在春节期间,这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忙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在做好中心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在紧张地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着准备。家住方庄社区的李大爷已经70多岁,为了与在国外的儿女团聚,李大爷决定春节期间赴美国探亲。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两年多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他,对自己赴美后的健康和身体情况不太放心。
“李大爷一直在我们社区接受规范的健康管理。”吴浩说,李大爷出国前,特意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自己的签约医生,向医生说明行程安排和健康顾虑。社区家庭医生为李大爷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查后,开具了一份两个月的慢病长处方;团队护士为他制订了详细的饮食和运动处方,并嘱咐他一定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品。
临行前,社区医生叮嘱李大爷,每个月可通过手机App与医生沟通一次,但李大爷在抵达美国后几天就发来了信息,向自己的家庭医生报平安,还“汇报”了血糖、血压控制情况。“近年来,基层全科医生的数量正在稳步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到规范的健康管理,如亲似友的医患关系,平凡真实又难能可贵。”吴浩说。
“自2017年4月至今,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600多名慢病患者开具长处方近1200张。”吴浩说,中心承担着周围约9万名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目前,该中心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3.38万人,慢性病规范管理超过1.66万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7.1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1%。“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5.9%,新增社区签约就诊患者同比增长8%,这些都是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提升的体现。”
“我们力求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之间建立固定的医患关系。明确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各自的职责,借助信息化支撑,将各个流程做扎实、做规范,实现社区医生‘找得着、留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目标。”吴浩说,为确保签约慢性病患者得到精细化的健康管理,该中心建立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医护绑定式管理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负责800名~1000名签约居民连续性的健康管理。
目前,该中心拥有6名博士、22名硕士,门诊业务量人均达到全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大多数医生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但核定年收入尚不足三级医院医生的一半,处于较低的水平,成为社区机构吸引人才的最大障碍。”吴浩也有自己的困惑,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全科医师39人,医疗技术人员长期不足;由于社区机构待遇问题,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梯队建设难度很大。
吴浩建议,根据服务地区人员实际数量及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核编可实施动态管理,依据其上一年度服务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人浮于事或负荷过大。对于年度收支有结余的社区卫生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绩效。
■数说
自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逐步建立。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5亿元,建设近600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累计投入200余亿元,支持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定了730个全科专业住培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