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企数量巨大远超全国 民企多是国企配套

06.09.2015  09:32

  “大庆‘打喷嚏’,全省就‘感冒’。”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的消息,加剧了人们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经济的担忧。150万吨原油的产值,相当于东北一个中等城市的GDP,仅此一项就拉低了黑龙江全省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

  黑龙江现有13个地级市,除了1个油城大庆,还有4个煤城、2个“林城”;没上“榜单”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则是集中了一批历史悠久、负担沉重的大型国企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的现状是整个东北的缩影。

  “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风趣地说。在不久前召开的长春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四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在东北,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结构调整,是东北振兴的破题之举。

   经济结构: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东北经济急剧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产业比重过高,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政府投资的国企往往都集中在传统产业,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常常是不依政府指令性计划为转移的市场行为。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也意味着国企数量巨大。根据统计资料,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113家,国有企业比重接近70%。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使得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足、结构调整艰难,这是东北三省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专家学者的共同看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国有经济就没有效率,并不是要将所有国企都私有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不仅在锻造国家工业体系、上缴税收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在抗险救灾、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历史担当。

  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是改革的目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能所有国企都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一些已经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应该尽早重组或出清。而民营经济具有相当的市场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所验证的。民营经济活跃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早于东北出现经济增速小幅下滑,但经过市场调整初步度过转型阵痛后,增长速度迅速回升,成为全国稳增长的中坚动力,就充分说明了市场的力量。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之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成为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的不二选择。这些年来,东三省各级政府都下大气力发展民营经济,只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民营经济还不够强大。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星罗棋布的民营企业,目前东北的就业状况、不堪设想。

  辽宁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用新兴产业的增量“对冲”传统产业的存量,用民营经济的增长稀释国有经济的占比。经过两轮“三年倍增”,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44个县培育了47个工业产业集群,其中26个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去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9.2万户,同比增长近80%;新增就业的103万人中,个体私营经济吸纳88.8万人。目前,全省非公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67%,对于一个曾是计划经济重镇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如何壮大民营经济,是东北地区的严峻课题。不过,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似乎有所不同,民营企业多是国有企业的“配套”或“龙套”,他们之间形成的生态不仅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体制上的“寄生”关系也十分明显。

  去年8月国务院28号文件要求:“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集团。”显然,东北需要生长出一批顶天立地、根强叶茂的大企业,也需要更多铺天盖地、充满活力的小企业,唯此,东北经济发展才能获得强劲持久的动力。

   产业结构:加减乘除一起做

  “黑龙江的结构调整,难就难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我在经贸行业干了30多年,‘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格局始终未变过。”黑龙江省工信委副主任陈杰坦言。

  工业化必然伴随城镇化。东北三省的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辽宁省城镇化率先达到66.45%,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和吉林城镇化率分别为57.4%和54.2%,居全国第11位和13位。按说,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就越发达,而东北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说明东北的城镇化质量并不高。

  东北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处于工业化早期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则占比较低。2014年辽宁省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50.2%、41.8%;吉林省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52.8%、36.2%。尽管东北三省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但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却不升反降。

  在东北的第二产业中,传统的重化工业占比过高。黑龙江竟达80%左右,其中能源工业的占比达到54%(2006年时占比竟达72.9%);在一汽所在地长春,汽车制造占工业产值的60%(2008年峰值时占比为67.8%);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

  而且,这些占比过高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多数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链短,又多处于价值链低端。东北处于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上游,能源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而对上游企业的打击则是灾难性的。所以,当国际市场出现需求低迷之际,作为中国能源和重化工业最密集的区域,东北所承受的冲击也是最直接的,工业增加值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外贸出口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就集中爆发了。东北三省深深感受到“结构之痛”。

  其实,即使背负沉重的体制与结构的惯性,东北并没有放弃调整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黑龙江省的能源与装备制造业的调整难度极大,他们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食品加工业产出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5%,成为继能源工业之后、超越了装备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曙光。

  尽管从整体上看还只是萌芽出土,但东北近年来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也是积极的。在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产业园区掩映在一片浓绿之中。这是哈工大与省政府、市政府联合组建的,集产、学、研发为一体,已在全国各地设立28家子公司,其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设备已在市场上搏击风浪。长春市著名的摆渡工场选址在吉林大学旁,就是看中了其强大的科研底蕴;而今年秋天由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将由吉林大学做“东道主”。在沈,作为产学研融合成功结晶的新松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尽管是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的“三高”行业,其经营场地、企业员工、业务范围等,却一扩再扩;光是对生产技术要求极高的洁净真空机器人,就研发了30多种;一些产品已经出口国外。在大连软件园,不仅有六七百家中小微企业正迈进在创业的路上,而且像思科、IBM、辉瑞等世界500强中的48家已落户其中。去年软件园的总销售额达600多亿元,在全国软件产业园中,出口额居前三,有84家企业收入过亿元。

  不过,整个东北在结构调整中,“加法”做得有声有色,而“减法”却步履迟缓。因此,有专家提醒,对东北目前的结构调整成果应保持一份清醒,这是因为重化工业严重下滑而凸现了其他产业;由于在淘汰落后产能、减员增效方面鲜有“大动作”,一旦经济景气回升,重化工业偏重的格局还将持续。

   产品结构:瞄准市场搞创新

  “补上新兴产业这一课,让产业结构‘轻’起来,这是必由之路。”在长春市发改委主任吕凝看来,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对于结构调整是个慢变量,它们带动产业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定力。“现阶段,东北经济的存量升级远比增量引进来得更切实际、更为重要。”有人形象地比喻,要让“老树”发出“新枝”,尤其是拥有强大技术实力而市场销售暂时受阻的大型骨干国有企业。

  哈尔滨的“三大动力”闻名遐迩,“一五”时期156项有6项落户其中,每家两项。他们的产品特点是单件小批量、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尽管属于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但遭遇了市场寒流,经营业绩都出现了相当幅度的下滑。

  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加大研发力度,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三峡工程中34台大型水电机中,有14台是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近年来,他们积极向跨国公司学习,与民营企业对标,经过5年的艰苦研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

  哈尔滨汽轮机厂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成功研制出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汽轮机;他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行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已获得6台订单,总价达20多亿元。

  哈尔滨锅炉厂尽管经营业绩有所下滑,但去年仍然取得5亿多元的盈利。他们瞄准环保市场,在劣质煤充分燃烧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开拓出前景广阔的市场机遇,并签订了“炉后环保岛”和海水淡化设备的生产合同;而且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两台66万千瓦的大型锅炉设备。

  “市场不相信眼泪!”哈尔滨锅炉厂副总经理迟鸣发出了“三大动力”的共同心声。

  在装备制造业普遍下滑之际,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为什么却风生水起?公司党委副书记田长军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预判市场变化提早三五年调整产品结构。在装备制造业什么都畅销时,我们就已经提前将产品拓展到新一代汽车曲轴、核电等领域,投入几十个亿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赶在产能过剩前完成了量产。早转型才能赢得发展的时间”。

  结构调整,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眼下,东北地区的结构调整正处于艰苦的阵痛期,只有咬紧牙关,才能突破“结构胶着”状态,让先进生产力更快地产生、扩张,使经济运行“稳”字当头,使结构调整“进”在其中。

  当新兴产业的上升动力超过传统产业下行压力之时,东北振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记者顾阳韩霁杨忠阳

   东三省关于调整经济结构的若干政策

  2015年8月《辽宁省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

  2015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5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5年7月《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

  2015年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

  2015年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5年3月《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资料来源: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