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丛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创业高地

09.12.2014  11:19
 

    近年来,邯郸市丛台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全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

   优化引才氛围营造创业环境

  人才资源是发展竞争中的核心资源,是助推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丛台区加快构建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在人才投入、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激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高地,努力为各类人才在丛台区创新创业提供最优环境、最佳服务和最实在支持。 

  该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丛台区人才引进办法》、《丛台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草)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形成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区里坚持人本关怀与人文关怀并举,统筹解决人才落户、就医、社保接续和子女就学等问题,出台丛台区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实行人才来区“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该区设立创新标兵、发明专利奖、重大项目奖、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对专家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努力在全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科技孵化器培育高新企业

  随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作为主城区的核心区,丛台区对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渴求越发强烈。为此,该区投资300余万元,成立科技研发中心--邯郸市科苑企业“孵化器”,以“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集群发展模式,向创业青年和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各种扶持措施,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支持创业创新,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成活率、增强成长性,努力培育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目前,该“孵化器”已引进多家高科技公司,成功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完成科技小巨人企业申报2家,企业研发机构备案15家,专利申请100余件。孵化器带来的“鲶鱼效应”,不仅逐步改写了丛台科技生态,也激发了创新和创业激情。

  推动产业聚集提升整体实力

  当前,丛台区拥有科技型企业近百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科研手段不足、高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亟需科技领军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区内部分拥有科研资源、人才资源的科技优势企业,研发的大量科研成果,由于资金、营销、推广、对接等方面存在不足,尚未形成产业化,整体发展受限,亟待市场新鲜血液的注入来激发活力。 

  为此,该区主动作为,积极运作,在充分考察和多方论证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以提高产业技术链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价值链整体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重点,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等运行机制,努力形成研发水平高、集成能力强、转化速度快、服务支撑优的技术创新系统,确保实现企业各尽所长、多元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攻关、共享成果。

  创新引才机制依靠科技强区

  随着机场、高铁的开通,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才“同城效应”逐步凸显。丛台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变传统引才模式,在柔性引进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区不断创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兼职、咨询、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到丛台区工作、创业;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交流、互聘客座教授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优秀人才和智力。 

  该区积极推动校地合作项目建设,拟与浙江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为丛台区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和云计算、生命健康、楼宇经济及工业设计等发展提供项目科技咨询,为辖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技术合同纠纷法律援助和专利、成果、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评估服务。同时浙江大学已有的实验室、技术平台将向丛台区各类人才和广大企业开放,努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 

  丛台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汉光厂前区改造建成冀南地区最大规模科技产业园,逐步形成资源、技术、人才高度聚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加快推进以亚洲干细胞库研究为主的高新产业园建设,促进全区产业优化升级,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