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卫大会]到了十字路口,疟疾防控的路怎么走?

24.05.2018  15:45
  当地时间5月22日,第71届世界卫生大会期间,由中国发起,并与斯里兰卡、缅甸、澳大利亚等八国共同举办了“国家主导的消除疟疾行动,推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主题边会。
  会议现场挤满了不同国家的疟疾防控领域的专家,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疟疾的目标建言献策。座位不够,会场前后驻足的听者们都排到了门外。
  榜样带来希望,合力协作是必然选择
  “去年11月,学界提出,全球疟疾防控正处于十字路口。”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鲁·阿隆索博士指出,“目前,世界上有2组人,一组每年有大量的患病、死亡的人群,在非洲仍有儿童死于这种可治愈的疾病;一组很有成效,给人类带来希望,比如,斯里兰卡已实现消除并能维持现状,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了零感染实属不易,东帝汶、伊朗、马来西亚都进展很好。这些国家都是榜样,告诉我们道路在哪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也专程来到会上发言:“2016年全球新发疟疾2.16亿人,近90%的死亡病例在非洲。所以,非洲是整个战争的中心,病媒控制是关键,且蚊帐、喷剂的使用都是已经探索出的有效经验。但目前要找到更有效的化学制剂,现在的产品效能不好、有些地区的人们还不太会用。而且,疟疾防控的关键是,国家必须承担职责。国家主导,表达政治意愿,搭建合作伙伴关系。”
  据世卫组织报告,2016年全球有9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死亡44.5万人流行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主要流行恶性疟。近年不少国家和地区疟疾疫情回升,协作防控仍任重道远。
  “区域合作联盟是有效方式,要促进亚太地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积极与全球基金理事会沟通。”澳大利亚外交和贸易部卫生政策局芮妮·德尚分享经验,“我们与中国有很好的合作,很多工作机制相同,有效减少发病率并降低成本。”
  “消除疟疾是走出贫困的重要步骤,发展目标不能落下任何人。”来自赞比亚的与会代表表示,要有计划,有投入。但目前多是国际社会的外部投资,要加强本国内的投资,赢得更多资金。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参会者同样表示,“没有任何人要被落下。我们有策略计划,有资金投入,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就要进入消灭疟疾的冲刺阶段。“
  此外,全民健康覆盖,加强社区工作,推进区域合作和跨境合作也是不少国家的有效经验。老挝代表介绍,当地非常重视合作和支持,在社区推广蚊帐等质优价廉的服务,完善检测系统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农村、边远地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服务。而在坦桑尼亚,也出台了针对妇幼人群专门的政策,普及长效蚊帐的可及率,并投入人力资本。另外,在岛多人少的马尔代夫,疟疾曾是历史悠久的问题。“后来,政府高层重视,一个岛一个岛来围剿疟疾,社区工作起了很大作用。”马尔代夫代表说。
  多年努力,中国疫情持续下降
  事实上,中国的疟疾防控也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约占80%,每年发病人数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万以上,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2000年后疫情虽有下降但处于不稳定态势。2006年以来,中部黄淮流域地区包括安徽、河南、湖北和江苏等省有一个疫情回升期,这一年全国发病率达到0.49/万。
  2010年,中国响应联合国提出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中国原卫生部等13个部委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并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将全国所有的县划分为4类县,对不同类型的地区采取不同对策。
  “政府高度重视、有明确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建立了高效的疟疾疫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专业人员队伍技术训练,是中国消除疟疾的几大法宝。”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毛群安介绍,中国的地方各级政府把消除疟疾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多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相邻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覆盖全国,可及时管理、动态评价基层机构执行消除疟疾技术要求的情况,而且,中国在边境沿线设置疟疾防治服务站,并与邻国建立联防机制,巩固中国边境疟疾防线,促进了相邻地区的疟疾消除。
  这些做法使中国疟疾疫情大幅下降。到2017年,中国首次实现了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目前中国主要为输入性病例,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输入病例报告,其中输入较多的为广西、云南、江苏、四川、山东五省,占全国总病例的48%。主要的输入来源国家是加纳、缅甸、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家。
  中国携手各国推进防治进程
  会上,与会各国高度赞赏中国在全球消除疟疾进程中作出的卓越努力和突出贡献。
  据介绍,中国提出的 “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疟疾消除策略和“疟疾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的工作要求,从技术上规范了基层对病例的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可有效规范病例管理和传染源控制。该要求已被正式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也在向其他国家推广应用。
  “中国的科学家积极参与全球疟疾防治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在会上发言时强调,不止是新技术研发,疟疾防控需要双边、多边合作,形成区域的干预,尤其是挑战最大的边境地区,需要共同努力。
  2005年,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域疟疾和登革热跨境联防联控长效合作机制。自2008年起,中国为非洲国家设立了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了价值1.9亿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
  截至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与非洲7国、亚洲4国、欧洲2国的研究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备忘录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2015年以来,中国与英国共同在坦桑尼亚开展疟疾控制试点项目,试点地区疟疾发病率已下降50%。2016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疟疾控制三方发展合作试点项目,目前已培训300余名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和科研人员。此外,中国生产的抗疟药、长效蚊帐已进入全球基金采购目录,向世界提供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疟疾防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