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扶摇与“最多粉”的不解缘
当王扶摇携雷音通汇入股深圳市最多粉信息资讯有限公司,并注册成立天津最多粉传媒后,有人祝贺,有人质疑,有人觉得顺理成章,也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一种宿命的轮回。
记者:五年前您顶着身边人的不理解,告别了成就您,带给您荣耀的媒体,当时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当时的想法,既有当时对媒体的失望,也有想尝试一下自己还能干些什么的冲动,对金融很多年的了解和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后来,回过头想,真正支配我行动的还是个性。
我人生做出过很多重大的抉择,虽然起初都饱尝艰辛,但随后都收获了又一片精神上的富足。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必要折腾折腾,所有精彩的人生都是摔打出来的。一个人在同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行业呆上个10年20年的话,他就想怎么适应这个酱缸中的规则,如何做一勺安逸的好大酱,而且把这个酱缸规则当做圣经,一代代传承,最终腐朽不堪。我不反对每个人做出对自己人生做出的任何选择,我只是更希望多一些建设、改变这个时代的国人。
记者:如果没有“最多粉”,您还会选择回归媒体吗?
回归媒体是你们记者写出来的。我之前的生意也照做,只不过又选择了一个新项目。我跟才让认识10多年了,他做过很多生意,又没有传统媒体经历,但从他把微博当成一门生意来做,投身新媒体,到现在也十来年了。我原来都无法想象他那样一个天马行空,纯得透澈得像青藏高原天空一样的人能执着于新媒体那么多年。但现在他确实搞出名堂来了。其实,这么多年我们见面少了,但联系一直很多,很多问题都会在电话里探讨。这个“最多粉”,你要知道能够调动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易、腾讯、百度等3000多家互联网媒介的资源,这在传统媒体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他整合的是人世间未阅即焚的精彩故事和思想光芒,也就是说,很多真实的好的精彩的事情和来自民间的真知卓见过去每天都有很多,像尘埃一样湮灭不见了,这多可惜。“最多粉”给了它一个出口,让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沉淀在历史中。所以,这件事做着有价值,有意思。
记者:看过您之前的文章,您对企业发展战略也很有研究
有兴趣。原来在媒体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企业管理的,又看了很多书,也采访过很多企业家,觉得自己很有见解。跟一些老板聊天的时候,总是给人出主意,比如广东很多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去融资,我就跟他们讲学学人家浙江人、温州人,资本运营什么的,做大做强什么的。幸亏没人听。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群体是私营企业主群体,中国最聪明的那些人进入到这个群体中的人并不多,但是夹缝中求生存,抵御各种忽悠,辨别各种政策,与各种难缠的客户打交道,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大多数投身商海的人都淹死了或者上岸了,存活下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基本都是人情练达,洞明世事,很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中各种大事小情的独到见解。借助“最多粉”这个平台,更多真实的民间智慧、民间高见,民间哲学都会拿到台面上来,影响、改变更多的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们不是新闻的制造者,我们是事实和思想的搬运工。
记者:您也是做企业的,也让我们听听您的高见,您对当下的创业者有什么诤言?
新时代的新企业我觉得必须要做到高智慧、轻资产、大现金流,做好软宣传。如果你没有太高的文化,那么去找高智慧的人,否则缺乏对各种政策的解读能力,缺少对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还试图用传统的经营思维去运作生意的人将步履维艰,丧失抵御风险的能力。轻资产就是但求控制不求拥有,用有限资产,获取最大收益。紧紧抓住自己的核心价值,其它的能省就省,能减就减,轻资产必须做到减少人力支出,这点极度重要。新时代企业必须要有大量的现金流。如果你有实力就开家寿险公司或者银行,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那个实力,那就学学他们的运作模式,比如搞个预售模式,产品还没交付,现金就已入帐。现金流稳健是企业第一位重要的。现在没有什么人相信广告了,虽然偶尔也会被侵入大脑潜意识的广告所驱使;但新闻有人信,人物传记有人信,传奇有人信,尤其是那些人们亲手搜索出来的新闻,他们会有这个信息是某个大人物亲口告诉他的错觉。
再说一遍,高智慧、轻资产、大现金流,做好软宣传。四条都做到了,你是下一个腾讯、阿里巴巴;只做到一条,至少你有很大机会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