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第三讲】著名计量专家李天初院士到我校与研究生作学术交流

27.05.2018  02:13
 

为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2018年5月14日,由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研究生院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同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名师讲堂”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应邀作了题为《国际基本单位量子化和中国计量院的应对研究》的报告。校党委常委杨玉桢,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研究生代表280余人一起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立雄主持。

 

报告会上,李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光学与计量的关系,讲述了有关时间计量的科学知识,包括从时间单位秒(s)由天文秒到原子秒定义的演变历程,全世界统一的时间是如何产生的,闰秒的存与去,基准原子钟如何实现秒长基准;详细介绍了长度单位米(m)定义的演变过程、精准定义方式,以及与光学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电流单位安培(A)温度单位开尔文(K)常数化定义及建议新定义物理原理,质量单位(kg)的量子化定义进展等。

报告中,李院士重点介绍了在世界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的产生中,我国的NIM5喷泉钟和国家时标基准UTC(NIM)做出的重要贡献。2014年,NIM5通过了国际频率基准工作组的评审,成为我国唯一被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原子时合作中不仅有话语权,而且第一次拥有了“表决权”。UTC(NIM)也因其在稳定性、最小时差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了参与国际原子时合作的所有实验室中,具有最高权重的10个本地原子时标之一。2016年,我国成为与德、法、意、俄共同驾驭国际原子时的国家之一。

李天初院士指出,计量的先进性和精准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相应领域拥有优势和话语权,具备国际竞争力。高质量的计量仪器、精准数据,对产业、科研、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会后,李院士与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前,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副主任杨代庆介绍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与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及院士著作馆的具体情况。

文图/宣传部 审核/孙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