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手+4S?“互联网+”让4S与连锁快修也成好基友
最近的汽车市场和后市场,看似平静,内里却暗潮涌动。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15年6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4.6%,风险进一步增加;不少厂家推出官方优惠,价格一再下探,新车销售无利甚至亏损;惊人的汽车保有量,让售后服务占经销商利润达50%。可随着互联网公司迅速进入售后的8000亿市场,4S售后的客户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两厢一对比,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是主机厂,你该怎么办?看起来最直观的解决方案是:发展4S之外的新模式直接介入后市场,分一杯羹。上个月就传出大众将在中国建1200家快修连锁店的消息,一时间议论纷纷。
主机厂建快修连锁会给后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动?4S店是否一定会死?创业互联网公司又将何去何从?众说纷纭,没有结论。我认为,从历史角度探讨,讲讲后市场各种模式的前世今生,或许能为市场带来些许启发。
统购统销和大卖场催生的全新模式
如果我们走进中国的汽车销售历史,会发现,最早期的汽车销售还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国家对车企提出生产任务,完成后国家全部收购,再将汽车分销到各个地区。
统购统销模式显然不适合行业发展。90年代中期,北辰集团投资开办有形的汽车大卖场--亚运村汽车市场,由私人商家在此卖车,卖场经营方负责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有人这样形容当年的亚市:消费者走进卖场,各路卖家用尽浑身解数,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招徕进店,然后销售人员会给你几张车型照片,看中哪个就把型号抄下来,再有卖家带去仓库提车。卖家众多难免鱼龙混杂,有时车型还会搞错,笑话层出不穷。再加上卖家的管理全靠自觉,售后服务更无从谈起。
用户只能去综合汽修厂修车,当年还没有成型的汽修连锁概念,综合汽修厂也是粗放的管理和汽修模式,和主机厂之间罕有沟通,只能对常见问题做常规修理。一些当时的新款车型,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和零配件,维修起来相当困难,消费者的体验非常糟。
这种市场环境,催生了全新的销售、售后综合服务模式:4S模式。
4S店也曾为解决用户痛点而生
广汽本田一定没有想到,当年为了引进雅阁而建立的销售渠道,日后会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加盟连锁体系。
1998年,在确定引进畅销车型雅阁后,广本遇到了难题。由于用了比较新的电脑技术,中国当时的汽修店普遍不具备修理能力和硬件,消费者售后维修变成了一件麻烦事。为消除用户的不安,广本决定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考虑到当时中国市场的诸多因素,这个销售渠道引进国外的3S模式,即整车销售 (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广本加入"信息反馈(Survey)",试图以此获得更多消费者反馈的信息。此即为后来著名的4S模式。
在当时,4S模式虽然受到了很多争议,然而它确实击中了用户的很多痛点。比如它拥有专业培训的整车销售人员,可以给予用户最靠谱的解答;比如它供应专业的维修技术和原厂零配件;比如一个城市可以建多家门店,提供最佳交通便利。
也许最重要的是,对于当时各种市场均混乱的中国,需要这种看起来规范化、品牌化、具有先进意识的连锁模式。品牌独有的店面设计、干净整洁的车间和技术师傅、更热情贴心的服务,相比汽修店和维修厂,都更贴合当时的汽车消费人群心理。在消费者普遍缺乏品牌观念的时候,4S这种连锁模式给了他们深深的震撼和影响,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去购买、放心去修理。各合资品牌车型也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保险介入共同垄断市场
在各车企纷纷效仿广本,4S模式成为汽车销售的主要体系之后,保险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保险公司和4S店天然具有合作关系,4S店在卖车时顺手就卖了保险,为保险公司贡献新车保费,保险公司则可以指定维修地点,给4S店贡献事故车辆。再加上主机厂为4S店特供的原厂零配件,三方捆绑销售,自给自足,汽车后市场的千亿产能完全内部消化,变成了一场三方游戏。
市场发展十几年,汽车销量井喷增长,保有量迅速膨胀,4S门店主攻的一二线城市趋于稳定饱和,竞争激烈,单车利润愈加微薄。巨大的保有量让售后成为利润重要来源,于是主机厂垄断零配件价格,造成零配件价格虚高。4S店卖车不赚钱,又要为主机厂压货,巨额投资赚不回来,只能赚售后的钱。
有人赚就得有人掏,这份钱自然由保险公司来出,因为保险销售的渠道被4S店控制,让保险公司总是轻易被绑架,一方面要承担虚高的零配件和维修成本,一方面还要暗地里给4S店"回扣",有苦难言。保险公司连年亏损,也只能从消费者身上尽量找补。
这场游戏中最不爽的就是消费者。拿最高频的轻度刮蹭事故举例,一块在汽修店200块能搞定的小刮蹭,如果消费者老老实实走保险定损处理,很可能定到一千以上。稍不留神刮蹭几次,第二年保费肯定大幅增加。消费者被逼无奈,只能找汽修店自己解决。
在各种车险种类中,车身划痕损失险的购买率仅为12.5%,是所有选项中购买率最低的。最高频的事故,保险购买率却最低,也堪称后市场的一大奇景。
和当年4S模式行得通的道理一样,有用户痛点就有市场。于是各类后市场服务商横空出世,且生逢其时,天生就带着移动互联的基因。比如专治刮蹭和钣金修复的有壹手,比如上门保养和小伤维修的摩卡i车,比如主打"随便修修"的街头汽修店等等。
因为需求不同,针对不同人群的汽修店也呈现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比如有壹手因为针对中高端车型车主,还要在4S和街头店之间走出一条路,就自然发展成了重口碑、开连锁、互联网化的模式。用户被4S店和保险公司联手欺负惯了,又始终下不了决心挨街头小店的"坑",当然会被这样的品牌化连锁快修店吸引。因此4S客户流失越来越严重。
保险公司也"从良",4S何去何从
这两年开始,保险公司越来越忍不住了。一方面是4S店的欺压愈发严重导致连年亏损,一方面巨大的汽车保有量,让新车险也没那么重要了。再加上"互联网+"的呼声越来越高,车险市场化迫在眉睫,保险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2月,保监会发布车险改革意见,车险市场化改革启动。保险行业协会还会对维修企业进行认证,以后的维修流程会慢慢变成这样:事故后定损,定损后你自己去找认证合格的服务点修。这一切也许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而定损的数额肯定也是市场化的。
换句话说,主机厂和4S店欺负我,我就不陪你玩儿了。
时移世易,怪不得主机厂们要全力进击连锁快修行业。而这种情况下的4S店,该何去何从?
近期我听到一个消息,O2O钣喷快修品牌有壹手,相继在武汉、上海等十余个城市中与不同品牌的4S店深度合作,尝试"有壹手+4S"的模式。合作方式是这样的:一方面4S店把可以标准化的钣喷业务外包给有壹手,使闲置产能得以运转,提高自己在机电维修等非标准化服务方面的优势和产能,直面快修网络的竞争;一方面将有壹手在线下单预约、上门取送、透明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基因慢慢移植到4S店,帮助其完成"互联网+"的转型;另一方面有壹手的用户流量,肯定也将给4S店带来品牌展示以及其他方面的无形好处。
我曾经多次说过,快修连锁和4S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快修连锁想赚钱,绝对不可能把价格无限制压低,愿意去4S店的车主,仅凭低价也很难拉走。未来的业态应该是:4S与机电快修连锁、钣喷连锁、上门服务多种业态并存。大家都是基于互联网获得和维系用户,定价和服务定位不同,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不同,车主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服务商。在同一个区域可能存在竞争,但总体而言最终谁最先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服务改善、用户获取,谁才拥有更大市场份额。
4S店和连锁快修,从竞到合,这个过程势必让习惯了躺着赚钱的4S店阵痛连连,然而不痛也便只能等死。车市风云二十年,只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非市场化的体系,一定早晚出问题。竞合谋变,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许也是4S们目前能走的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