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与幽灵——西方文学艺术中的神学与政治隐喻

12.11.2015  17:17
主  讲  人  : 耿幼壮        教授

活动时间: 11月16日15时00分       

地            点  : 文科群B座(外国语学院)114教室

讲座内容:

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政治神学)、金钱(经济学)和艺术(美学)在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概括而言,在从古代到近代的漫长历史阶段中,宗教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似乎一直处于主导性地位。但是,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德国古典美学和和浪漫主义的出现,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精神向往的集中表达。与此同时,在十八世纪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已经出现的关于市场与美的分析,在马克思那里发展为对于金钱与宗教、资本与拜物教的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指出了经济活动取代宗教与艺术的趋势。不过,这一点直到二十世纪后半期才逐渐明朗化。随着市场成为无所不在的支配性力量,经济取代了艺术和宗教的地位,并进而获取了一种超验性质,货币、资本、市场、消费等似乎都成为神学概念,同时也成为信仰的问题。这一历史演进过程,在西方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主讲人介绍:

耿幼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主编、《世界汉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   Between East and West/Word and Image(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5)、《倾听: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西方文论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台湾中原大学/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书写的神话: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发布时间:2015-11-12 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