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06.2015  17:49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热爱学习的三个层次

今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题目之一,是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进行论述。其实,深入灵魂的热爱,必然体现为一种快乐感。

人能够强烈感受到热爱对象为生命带来的巨大乐趣,才会为之投入而无怨无悔、为之付出而无止无休。

这就是《论语》里的一句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知之、好之、乐之,这是对于学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热爱:

第一层次"知之",是"知道",是理智层面的懂得如何学习、知道应该学习;

第二层次"好之",是"喜爱",是在感性层面对于"学习"这件事的兴趣爱好、情感倾向;

第三层次"乐之",是乐趣,是生命的幸福感体验,是由学习引发的快乐、由学习带来的满足、由学习获取的幸福。这是一种理性认知和感性认同叠加起来之后达到的人生快乐。

孔子这句话,便是2013年3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时强调的: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二)学习怎样能快乐

希望学习能够有乐趣,这是所有老师的期待;想让学习变得有乐趣,这是所有学生的盼望。而"乐之"的境界,往往是走过低回蜿蜒的学习求索、走过曲径通幽的瓶颈艰辛,而后才能逐渐深入体会到的。

人并非生而知之,并非天生学而乐之,怎样才能感觉学习快乐呢?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体验过无数枯燥、困难,为什么古人居然说学习能"乐之"?这不免令人大惑不解。为什么《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呢?这份快乐、愉悦,古人是怎样获得的?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把"学习"看成了一件单调的事,一件只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的事。——而中国古人说的"学习",是指两层意思:

"",是获取理论知识;"",是把理论付之实践、践行所学内容;而""和""加在一起,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知行合一"。

学了之后能实践见习、学了之后能确实奏效,这就是"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时常能把学问用于实处、持续练习并得以提升。

那么,把知识不断地转化为能力,每天都在生活中验证着所学道理,每天都在实际中感受着自我提升,这难道不是一种最令人心花怒放的成就感体验吗?"学而时习之",这还能不快乐、不愉悦吗?

因此,"快乐"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结果验证:

验证着所学知识是真正落到实处而"学以致用"了,验证着所学内容是真正消化吸收而"转识成智"了,验证着所学经历是真正指导人生而"修己达人"了。这就是以往学习的成功,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快乐检验的是能力

所以,中国文化其实是从人的情绪入手来传递价值观念的,也是以情绪为凭借来检验价值取向的。譬如《论语》开篇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了之后能时常温习练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即使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正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不亦说(悦)乎、不亦乐乎、不愠,短短三句话里就有三种情绪考核,考核着学习是否合格、交友是否正确、为人是否君子。——如果能处理好个人的情绪,那么就是内部心性修养到位,进而便可外部行止修为到位,内外兼修,内圣外王。

而"学习"这件事就是这样:如果能享受到快乐的体验、能感受到乐趣的存在,就是学得正确、习得到位,就已经说明了学习的价值彰显和成果显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趣是最大的动力。热爱学习是如此,热爱其他事物亦然。比如:

热爱工作,便能源自激情、不需监督地敬业,在事业奋斗、勤奋拼搏里,感觉"痛并快乐着";

热爱祖国,便能发自内心、点滴处处地爱国,在言谈行止中自觉维护国家形象,感觉"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热爱工作、想到事业就能有满足感,热爱祖国、想到国家就能有幸福感,这就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深入灵魂的热爱",这就是"爱到深处无怨尤",这就是"乐而忘忧"。

明末散文家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没有热爱癖好的人、没有痴情对象的人,是不能与之交往的,因为这样的人,缺乏深情、缺乏真心。

相反,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还是对"学习"这件事本身,能够去深情"乐之"的人,便是有真性情的人,是有能力爱的人。

所以:

快乐心情,体现为一种能力,一种乐观开朗、奋发有为的能力;

快乐心态,也体现为一种人格,一种正面积极、阳光向上的人格;

快乐心性,更体现为一种品质,一种敢于深爱、肯于奉献的品质。

(文 |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