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让雨水白白流走
我市泵站建设首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既盼雨,又怕雨”,这是严重缺水的城市面对汛期时的心情。将于近期开工改建的谈固北大街地道桥雨水泵站,有望缓解这种矛盾的心态,该泵站在省会首次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最大程度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而不是白白排掉。
泵站将增建大容量雨水蓄水池
“由于石济客专的建设,其高架中的一个桥墩恰好设在谈固北大街地道桥雨水泵站内,因此雨水泵站需要拆除异地改建。”7月29日,记者见到市排水管理处总工办主任张凯伟时,他介绍说。
就是在这个雨水泵站的改建过程中,我市首次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泵站中将增建一处2300立方米的大容量雨水蓄水池,以解决雨水的出路和综合利用问题。
据了解,由于京广铁路、石太石德铁路分割,市区大部分主干道都是下穿铁路形成地道桥,而为了排放雨水都建设了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主要以一个数十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为主,下雨后,路面雨水汇入雨水收集池,泵站再用机泵将雨水抽排进雨水管道排走。如遭遇短时强降雨,雨量超出泵站的设计能力,便会造成排水不及时,形成地道桥积水。
张凯伟说,谈固北大街地道桥雨水泵站位于石德铁路南侧,谈固北大街东侧,原位置被石济客专占用后,本次改建向南进行了迁移。改建时,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建一个大容量的雨水蓄水池,容积是普通集水池的几十倍,蓄水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同时,这个大容量的雨水蓄水池不仅能大量收集雨水,减少地道桥积水断交的可能,还配套建有雨水净化装置,待降雨过后,可以把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洒水、洗车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在下凹式桥梁建设中,已广泛采用这种建设理念,在多座下凹式桥梁的地下增建了大容量雨水蓄水池,在减少内涝、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的同时,又收集了大量可供利用的宝贵水资源,一举两得。
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吸水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市城管委副主任康利君说。
他介绍说,海绵城市的主旨是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即下雨时能有效地吸水、蓄水,并实现净水,需要时再将存蓄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还能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
由于城市中大面积的硬化,往往造成城市大雨内涝,雨停即旱。据相关数据显示,市区二环路以内的硬化面积已达约80%。由于硬化面积过大,雨水不能充分渗入地下,遭遇短时强降雨时,干涸的城市不仅不能“饱喝”一顿,反而会形成巨大的地表径流,加重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积水断交时有发生。
据康利君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海绵城市并非要建造一个新城市,而是运用全新理念来重塑城市功能,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水体、道路、建筑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
比如,在居民小区建设中,可以在小区地下建雨水蓄水池,把楼房的雨水管道和蓄水池直接相连,将大部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经过简单净化后可以用于小区花草树木的浇灌;在绿地建设中,可以建设成下凹式绿地,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下渗。
每年将多“吸水”1500万立方米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住建部的标准建成海绵城市,仅二环以内每年就可多吸收、利用雨水1500万立方米。”张凯伟说,这将进一步缓解城市缺水的问题。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二环路内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也就是1亿平方米,按照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计算,二环内年降雨总量约5000万立方米。目前,能渗入地下的雨水仅占雨水总量的15-30%,即最多1500万立方米。如按照住建部的标准建成海绵城市,渗入地下的雨水至少要占60%,即每年至少要有3000万立方米,将比过去增加1500万立方米。
1500万立方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数据显示,民心河蓄满水的总量大约是2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多渗的这些雨水,可以蓄满将近8条民心河。
市排水专家表示,建设海绵城市在石家庄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非常必要,可以有效解决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四大问题。
其中,在水安全方面,目前主城区雨水管道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在水生态方面,我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已形成整体超采区。如果我市建成海绵城市,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