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化融合驱动区域经济转型
作为首批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上海市在工信部组织的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连续5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与此相辉映的是,在两化深度融合的驱动下,上海市产业经济效益实现了“三个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工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快于工业增加值,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转型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呈现出“四个优化”,即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优化、布局结构优化、资源能源结构优化。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说:“上海制造业基础很好、综合能力很强,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引领者,要以两化融合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经济发展。”
点、线、块、面
全方位推进两化融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地方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的一条工作主线。上海市经信委正在积极谋划信息化和工业化、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上海按照“点上抓企业典型、线上抓产业联动、块上抓区域集聚、面上抓环境优化”的思路,全面推进重点企业、关键产业、优势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产业发展综合效能和区域经济集聚水平。
围绕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高端提升。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提升,聚焦柔性制造、精益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工业制造能力。如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集成系统建设,实现了不同种类、不同型号产品的柔性生产,自动化生产线工位快速切换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内,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推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渗透应用,以流程整合、平台整合和数据整合为重点,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如上港集团通过实施集装箱作业管理平台项目,每辆集卡互拖作业时间从原来的100分钟降至20分钟,每自然箱互拖作业行驶距离减少50%以上,集卡重进重出率达到97%。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维护、位置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新商业模式。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平台经济发展。一是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新发展,以浦东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建设为契机,培育支持了春宇供应链、我的钢铁网、物流汇、国兴农等一大批物流、农产品、大宗商品等创新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如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通过PAAS模式向物流企业提供近50项服务与产品。二是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互动,自2010年起连续组织实施“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双推”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自负各一点”的政策支持方式,遴选电子商务平台企业35家,直接补贴本市中小企业近1.4万家,推介活动惠及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推动专业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促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专业维修、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服务模式形成。通过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支持嵌入式系统研发设计、物联网工业应用技术服务、时尚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17个,提供各类服务377种,服务企业3万余家,累计访问量逾600万次。
围绕基地集群提升,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构建智慧园区政策规划体系,发布实施国内首个智慧园区地方标准《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推动智慧园区示范建设,支持推进了临港产业园、漕河泾开发区、市北高新园、浦东软件园、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一批建筑节能控制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园区云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培育智慧园区行业组织,指导筹建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聚合产业园区、IT服务商及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五类主体,通过异业联盟、跨界合作的方式,打通了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维支持、商业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智慧园区发展的互动机制。截至目前,协会共发展会员115家,其中园区会员逾50家。
围绕重点领域环节,推进新兴技术应用。一是推动云计算工业应用。如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云服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形成了面向高端制造业客户的高性能仿真私有云、公共资源共享云及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等工业云服务模式,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了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二是推动物联网深化应用。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农药安全流通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有效解决了农药从原料、生产到成品、流通等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从源头确保了农产品安全生产。三是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如上海浦东物流云计算有限公司的西城钢铁直销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布钢铁指导价及钢铁PMI指数,改变了过去钢厂盲目自主式定价模式,实现了基于平台统购统销的销售保价和固定利润。
“经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上海市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国内领先,产业综合实力有效增强。”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健说。
促进区域经济
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两化融合的成果在各行业中比比皆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海汽车集团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安全便利的车载信息服务,为政府提供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的信息保障,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应用。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江南造船集团构建了基于建造过程仿真的制造执行系统,建立起涵盖所有生产作业单元的数字化模型,实现对船舶建造全过程的数字化仿真和对船舶建造全过程生产能力的准确评估。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方面,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通过仪表生产精益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系统项目,建立智能柔性的自动化生产线、实时透明的制造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精益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和完善的质量控制追溯系统,吹响了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军的先锋号。在电子商务领域,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的“快贸通”进出口代理服务平台将进出口信息、贸易交易信息和执行管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集成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进出口供应链服务。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推进两化融合的路径和方法,使其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智慧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刘健这样跟记者谈到。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目前上海市经济效益实现了“三个快于”: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7236亿元,增长6.3%,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长(4.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997亿元,增长7%,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12.8%,快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转型发展呈现出“四个优化”的积极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2013年全年营收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20%。投资结构优化,201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约4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约56%,工业研发设计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布局结构优化,全市工业开发区104块单位土地产出水平达65.5亿元/平方公里。资源能源结构优化,2013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左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减少能源消耗量60万吨标准煤。
“四全”理念推进
传统经济向“四新”转变
科学的顶层规划和务实的推进措施,使得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成效显著。对于下一阶段的发展,上海市经信委的思路和目标更加明确。李耀新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实现从传统发展方式向“四新”模式换档,需要坚持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所有制的“四全”发展理念,用互联网思维来串联要素资源珍珠,率先走出一条生产要素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道路。
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阶段,并呈现出四个发展特征:一是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两年突破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是服务业投资快于工业投资,2013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7.7%;三是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商务成本进一步提升,重化、钢铁、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增长持续放缓;四是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2013年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长达到30%。
因此,在下一阶段,上海将在总结前期“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经济后工业化阶段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特征,围绕工业经济升级、“四新”经济培育、服务经济发展三大核心任务,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工作领域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服务业并举转变,加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工作角度由企业信息化向产业融合和集群提升转变,加强“四新”经济培育和产业空间载体优化;典型示范项目由环节应用向系统集成和智能协同转变,加强两化融合实施效果和聚变效应;工作方式由项目管理为主向依托行业组织推进和标准评估转变,加强市场主体地位,优化政企合作模式。
“同时,我们还将从‘企业、产业、载体、安全’四个层面推进重点工作。”刘健介绍说,“在企业层面,充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将工信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标准规范作为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通过标准实施和企业认定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在产业层面,围绕‘四新’培育,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文创产业和消费品工业信息化等工作。其中有:智能制造重点关注新型生产模式培育(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关注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包括物联网工业应用(物联网)、网络制造(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化及工业应用(大数据服务)等内容;电子商务、文创产业和消费品工业信息化重点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二、三产融合创新(新业态)。在载体层面,分类推动智慧园区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满足园区公共服务和管理需求的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的‘一站式’产业创新和发展服务平台,汇聚人才、资金、信息等发展资源,培育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同时通过‘工业云创新服务’支持一批服务特定领域、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工业云’平台,聚合一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云服务资源,制定发布相关技术服务标准与规范,探索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打造‘聚合百家资源、服务万家企业’的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品牌。在安全层面,确保上海市工业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推进电子签名与认证、重点行业工控安全试点示范、信息安全产业化等方面工作。”
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