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背景下玉米去库存需提速

20.10.2015  19:09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今年,从东北到华北的农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作为秋收主要作物,玉米的价格低得可怜。作为曾经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杂交玉米种子之一———“先玉335”,也面临从畅销到卖不动的窘境。这正是当前玉米市场的一个缩影。

  “今年东北农民老苦了!”从事玉米市场研究近20年的中国玉米网创始人冯利臣一见到记者就替农民大倒苦水,“质次量降价格跌,今年东北农民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啊!”玉米市场面临着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高“三高”问题,而下游消费环境极为疲弱,新粮上市价格暴跌,当前的情况下,大库存如何消化成疑问,出台新的应对政策已经非常紧迫,应及时通过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减免企业税负、增加避险工具等途径保护农民及玉米企业的利益。

  冯利臣认为,只有加大“去库存化”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

  研究人士认为,目前导致高库存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游消费过于疲弱,解决高库存的问题应该从解决下降消化能力入手。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吉林已经率先鼓励玉米深加工业开工。

  10月14日,吉林省财政厅粮贸处、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发布通知显示:为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经济发展,2015年第4季度,对省内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继续给予补贴支持。对竞拍出库(年底前)并自用加工的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和省级储备轮换玉米,拟将原补贴标准每吨150元提高至350元。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控制玉米库存、改善玉米消费环境及经营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运输补贴、生产补贴等政策刺激企业消费;二是研究玉米消费新途径———燃料乙醇;三是控制进口、打击走私;四是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五是加快上市新的期货品种,如马铃薯期货等,丰富避险产业体系。

  同时,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加快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非常紧迫,最好明年播种前给出明确政策引导。

  中国玉米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东北产区农户种植玉米成本均在1万元/公顷以上,同比大幅上涨1000~2000元/公顷。朱勇生介绍称,今年自有地的农民有钱赚,而租地成本大大抬高了农民种粮成本。农民仍在坚定玉米种植的最大支撑力量就是来自政府的托市收购,一旦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农民种植收益将受到重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