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让普通群众看到希望
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一名成员患上大病就可能会让整个家庭陷入贫困,而三河市建立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却让普通群众在大病面前看到了希望。
今年14岁的张洋出生在三河市辛集镇一个普通农户家,虽然家庭不富裕,却温馨和睦,但这一切都在2012年成为了回忆。那年张洋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为了给张洋治病,父母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张洋母亲一筹莫展,“当时一确诊就说先交押金2万,我说(一共)得需要多少钱,就说准备30万。我们当时手里有5万多,前两个月化疗就10多万,那时候就把能借钱的地方全部借了。”
2013年3月,三河市在国内率先启动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对经医疗保险部门报销后2年内自费部分超出5万元造成家庭困难的患病群众进行救助,其中,白血病、血友病、先心病按个人自费额70%救助,30万元封顶。在张洋一家为后续医疗费用发愁的时候,大病救助基金给一家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张洋父亲张广福:有合作医疗报了5万多,许多都是进口药都报不了,大病救助给我报12万多,这后续治疗能够供得上。
三河市还不断完善常规医疗救助,在先后取消医院限制、病种限制,实行“0”起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救助比例,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步。三河市错桥村农民李艳红告诉记者,年初她因甲状腺瘤住院花了将近4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000多元之后,她又领到了1000多元的救助金,自己只承担了一小部分费用,“花多少钱也给咱们补偿,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也敢上医院看病了。”
为了解决群众因病返贫问题,三河市还针对多种重大疾病,积极探索医前救助新模式,帮助陷入困境中的患病群众。
三河市民政局副局长贾连军:目前,我们三河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为补充的整个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使广大三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河北电台记者李春霞、廊坊电台记者张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