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贡献

25.01.2016  17:54

      【学习小组按】

  中华文化中, 三, 是个极重要数字。一生二,二生三, 生万物。

  中国谋划大事,常用“ 三到五年 ”的时限设定目标。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已满三年。相对一届五年的任期,已过大半。

   这三年,耳目一新,民心大振。这三年,极为不易,极不平凡。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读懂这三年,才能看清方向,看准趋势,把握未来。

  而读懂这三年,需读懂一党;读懂一党,需读懂一人;读懂一人,需读懂他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

   他就是 习近平

  今天起一直到周五,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将尝试和组员一起,读懂习近平这三年,乃至中国的这三年。

  学习小组要推荐的,是组员周新民的文章,他另一自豪身份是“ 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创立者 ”。

  他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进行了持续、深入关注与研究。此前,小组推荐的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刊发的《这三年真不易,习近平为什么“能”》,即为其作品。

   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习近平这三年治国理政的“四大贡献”、“四大支柱”、“四大特征”、“四大核心能力”,堪称“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

  小组拟分4天发完,周五推全文版,具体说:

   周一(1月25日)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贡献”。

   周二(1月26日)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支柱”。

   周三(1月27日)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特点”。

   周四(1月28日)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核心能力”。

   周五(1月29日)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全文版)

  相信,这将是一次,不虚此行,却稍有点难度的阅读之旅,为期一周。一周时间,读懂三年。值。

  好,今天,我们谈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贡献”。

  作者认为,这四大贡献是:

   1,重塑党的形象

   全面重塑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中国梦”引领的思想体系

   基本形成了“中国梦”引领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3,“三位一体”治理格局

   基本构建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位一体”治理格局。

   4,巩固高效领导模式

   巩固了符合国家政治体制特点的高效领导模式。

  更多内容,看文章。

   ——————

   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 四大贡献

  周新民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三年。这三年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可以预见,这三年已经践行、正在践行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方略,必将对未来中国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有理由相信,这三年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升华形成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必将为在全新起点上开创更高的治国理政境界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将有力指导、引领和推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

  根据这三年治国理政呈现的特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贡献归结为四个方面。就是:

   (1)全面重塑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形成了“中国梦”引领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3)构建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

   (4)巩固了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特点的高效领导模式。

   贡献之一:

   全面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表明, 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越好,事业就越兴旺,前景就越光明 。但必须正视,脱离群众的危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尖锐地摆到了党和国家的面前。事实上, 一个时期以来,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较过去相比,不是变高了,而是变低了、变小了、变差了,主要是一些贪官污吏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名声,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清醒的认知,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在变弱的杀伤力和危害性。在凝聚党心的同时,迈开了凝聚民心的新步伐, 以自信的态度、果敢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正义的情怀,坚定不移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深层发力破除潜规则,重拳出击打击腐败,积极构建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党在短时间内重塑形象,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夯实了坚实的人心根基。

   一是政治局 带头 执行“八项规定 ,让人民群众领略了党的鲜明姿态。 重塑党的形象,坚持从党中央做起,响亮喊出了“向中央看齐”的口号。无论“八项规定”,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党中央高层以上率下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让人民群众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热,看到了党中央与人民群众一条心的自觉姿态。 习总书记到地方调研,吃自助餐,一顿饭限定6个菜。

   二是“零容忍”反腐败,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坚强决心。 首先是动作快,十八大后不到两个月,“首虎”落马;其次是力度大,上不封顶,下不设限,没有禁区;再次是公信力强,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持丹书铁券,成为“铁帽子王”。重拳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国人为之称道、官场为之肃然。人民群众看到了党的自信和坚强有力,看到了组织的力量和正义的力量,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普遍增强。

   三是聚焦“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在得实惠中感到了党的伟大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获得感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随着“精准扶贫”等举措落地开花,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得到有效传递,让亿万人民看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未来,增强了“获得感”,增强了对党的认同感和期待感。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历来是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根基工程。因此,党群关系得到迅速理顺,党的民望得到日益攀升,全党上下凝聚力得到普遍增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贡献

   贡献之二:

   基本形成了“中国梦”引领下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

  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凝炼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这三年,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我们国家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全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单概括,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也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形成了以治理为内核的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日趋复杂,传统意义管理国家的理念和思路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直面问题挑战,实现从管理国家向治理国家的跨越转变,建立以治理为内核的新体制、新机制。十八大以来,围绕“治理”,我们党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理念和思路,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这个框架就是:

   一个梦想——“中国梦”召唤,两大目标——“两个一百年”引领,三大主线——治党、治国、治军统筹,“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事实证明,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已经在推动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了指路明灯作用,并将继续在引领党和国家事业的 健康 发展、全面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强化 了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治国理政系统思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 当今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关键,形成了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的治国理政系统思路。

   首先,强化了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理直气壮指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在这个思想指引下,确立了新形势下要由党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理顺重大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这一重要领导原则。

   其次,创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更加注重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更加强调党委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组织、经济、法律手段实施党的领导。

   再次,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党的战斗力。

  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的治国理政系统思路,既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发挥了党的传统优势,又符合党情、国情实际,并最终将用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有了党的领导才能处变不惊、化险为夷;有了党的领导,才能攻坚克难、创造奇迹;有了党的领导,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是形成了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配套方略。

  在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引领下,在治国理政系统思路统领下,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进入了全面创新、全面治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具体方略,有效支撑和丰富了治国理政思想的框架体系和整体思路,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涵。

  核心思想主要有:

   经济建设 坚持走转型发展的道路; 政治建设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文化建设 积极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社会建设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 生态建设 实施绿色战略,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党的建设 回归本源,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另外,在 军队建设 上,强化政治建军这个灵魂,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本质

  整体看,以上三个层次,有总有分、有骨有肉、有纲有目,相互支持,具有严密的逻辑支撑、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因此, 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作为思想结晶和实践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贡献。

   贡献之三:

   基本构建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

   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国家治理的难度、进入需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的难度、世界一体化开放背景下国家治理的难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治理的难度,决定了必须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制, 构建符合执政党建设规律、国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开放、包容、高效、科学的治理格局,真正走出一条科学治理社会主义的新路。

   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中央以加强执政党治理为牵引,以深化国家治理为中枢,以参与全球治理为载体,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治理更好地融入全球治理平台,不仅大大增强了治理的整体性,而且大大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层次,放大了国家治理效能。

   一是以执政党治理为牵引,着力解决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对照党的核心地位和肩负的神圣使命,针对执政党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党中央集中发力,猛药去疴,根治病灶,用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果,高扬了党的旗帜,重塑了党的威望,凝聚了亿万人心。同时,大力提高党解决自身问题能力,通过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全面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

   二是以国家治理为中枢,着力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党中央把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地位。

   一方面,通过大力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在经济治理体系中, 坚定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 资源 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政治治理体系中, 严格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 坚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针对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与治理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 ,大力加强执政骨干队伍能力建设,通过提高执行效率弥补制度本身缺陷,致力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三是以参与全球治理为载体,着力在融入世界中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演进,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在巨大风险和挑战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通力合作是大势所趋。 这就决定了中国不能关起门来搞治理,必须融入世界,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治理格局,努力使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在更大的平台、更高的格局、更多回旋余地中高层次运行。

  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在为党和国家治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赢得了外交主动,树立了新型大国形象,展示了中国力量,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取得了辉煌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主要有四个标志:

   一是形成了独到的全球治理观。 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践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倡导共建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创新。

   二是突出了全球治理载体建设。 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为抓手,建立了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召开中国-拉共体论坛,改善全球治理格局。通过以上载体建设有效掌握全球治理中的主动权。

   三是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通过巩固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引领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通过人民币加入SDR,催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构建新型国家关系。 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调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推进中非务实合作,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南南合作,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等等。

  十八大以来的三年,我国更加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和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心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作用。 在全球治理议程上,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向制定者转变,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从外围协商者向核心决策者转变。

   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打破了国家治理的传统模式,拓展了国家治理的外延和纵深,开创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新境界。 无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体制创新贡献。

   贡献之四:

   巩固了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特点的高效领导模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领导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但必须正视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如何高效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党的政治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还不够坚强的问题,直接导致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力、原地空转,影响了治国理政的实际效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发挥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势, 构建了 确保党领导一切最高原则落地、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模式。 最具代表性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多个小组组长, 通过加强顶层领导、协调八方力量、统筹优势资源、高层带动中层、中层带动基层,有效解决了一系列深层问题、复杂问题、棘手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多方利益博弈格局下的治国理政效率

   一是推动了责任落地。 切实把责任压到一把手肩上,形成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矛盾交织问题的高效机制,所谓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挂帅又出征什么都不难

   二是提高了执政效率。 主要领导亲自抓,减少了扯皮摩擦、弱化了相互博弈,高效调动了优质资源,整合了优势力量,减少了协调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了效率、效能和效果。

   三是放大了领导效应。 这种 领导模式 ,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可复制的范本,这种模式自身的扩张性、辐射性、渗透性、带动力,随着模式的完善深化,必将在上行下效中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利器。

   应该看到,这种模式和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源自主要领导人的担当精神,依赖于主要领导人的创新气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机制创新贡献。

  (作者周新民,现供职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系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创立者)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