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专项政策助力寒门出贵子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施雨岑 吴晶 刘奕湛)记者4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在农村贫困地区招生人数达到6.9万人,“寒门学子”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得以增加。
近年来,如何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问题已成为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焦点。2012年至2014年,由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的“国家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的“高校专项计划”以及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的“地方专项计划”相继应运而生。
“这三个专项计划的共同亮点在于,相关重点大学根据各自情况,降低数字不等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从而使更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有接受更优质本科教育的机会。”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评价说。
4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高等教育专题报告显示,2012年—2014年,通过实施三大专项计划,重点高校招收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从2012年增加1万名,上升至2014年增加6.9万名。2014年,211、985高校的新生中,每万名学生中农村学生人数比2013年分别增加200人、220人,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机会得以增加。
“专项政策在缓解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难的问题同时,向全社会释放了政府着力推进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评估项目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兰香4日在介绍评估总体结论时说,“根据对贫困地区中学班主任的调查问卷分析,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政策的实施增强了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信心,90%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重点大学对家乡的人群起到了榜样或者激励作用。根据对重点大学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调研,大多数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继续深造。也有超过30%的学生表达了希望将来回乡发展的意愿。”
相关专家也指出,部分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专项生由于基础教育没跟上,通过特殊照顾方式进入重点大学,在学业、社会交往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困境,就业压力大,未来出路面临很大风险,对专项政策的效果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做更为细致的工作,尤其是要努力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切实做好学业的帮扶工作,保证绝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丁仲礼表示。
赵兰香则认为:“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城乡基础教育公平,可能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单位,于2015年5月开始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2012年至2014年的实施情况、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整体评估。通过对教育部、17个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6所重点高校、13所中学、1387名专项生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了评估报告。
来源:新华网, 2015年12月04日 , 作者:施雨岑 吴晶 刘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