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领军者的求新之道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正在大连举行的2015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求新、求变、求进,成为“创新领军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华社记者专题采访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新领军人:滴滴快的创始人CEO程维、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听听这些业界大咖们怎么说。
滴滴快的创始人CEO程维:“我们的目标是,在任何地方,3分钟内都可以叫到一辆车”
出租车满城溜活儿,打的者“路边扬召”,海量的车在路上空驶,多少人苦于堵途漫漫!
一种全新的租车服务,开始让方便点指即来:打开手机地图,附近的租车资源一目了然,一声呼叫,即可获得高效率的服务。
前来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的滴滴快的创始人CEO程维认为,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幅提高交通调配能力和运行效率,可以为缓解城市拥堵和方便出行助一臂之力。
“我们的目标是,在任何地方,3分钟内都可以叫到一辆车。”程维说,要建立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在互联网创新思维指引下,打车软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创新型移动互联网出行模式,探索如何“破局堵途”。
滴滴第一个产品,是互联网跟出行的结合,解决的是原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用户不知道车在哪里,要等很久,车也不知道人在哪里,所以必须遛街,效率低、污染、拥堵。把信息对称起来,有了更高效的工作平台,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快速发展起来。”
经过几轮融资,滴滴快的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打车软件市场份额,在一系列营销推广的猛烈攻势下,用户数和司机猛增,日均单超过500万单。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人口不断加剧,出行难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什么是破局之道呢?“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是共享经济的模式。”程维认为。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滴滴和快的宣布“结婚”。随后业务拓展出顺风车、代驾和巴士。
“车主在上下班时,别让副驾驶和后排空着,能够带上一个人,就减少一份资源的浪费。”
“滴滴刚刚起航,员工平均年龄28岁,充满创新的梦想。”程维说。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去冒风险,或者是没有逻辑的冒险”
“对于大健康项目,我们已经提前准备了五六年,研发砸下10多亿元,这一新兴产业将孕育巨大发展空间。”连续九次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的新领军者、60岁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谈起最新一轮创业,思维活跃,信心满满,目光中流露出少年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20多年前,东软从3个人、3万元、3台286电脑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2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70多亿元的大型软件集团、行业领军者。
“IT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剧烈的行业,每隔几年就会面临一次生死选择。”刘积仁说。
这一路走来,东软先后进入软件外包、医疗设备、汽车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大健康、新能源等诸多领域。
东软的求新之道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超前做出战略调整,等到新的市场成熟,企业就会迎接新的生命周期。
成立以来,东软多次完成重大转型。创业初始,从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集成商,向IT解决方案与服务商转型;当金融危机袭来,东软逆水行舟,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在欧洲、中东成立子公司,完成数笔国际收购,实现国际化布局;当人力成本上涨,外包竞争加剧新挑战出现后,东软又加速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转型,驱动持续成长。
不断求新求变,如何应对风险?刘积仁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去冒风险,或者是没有逻辑的冒险;如果看准了未来的方向,就要敢于投资。”
“医疗服务是刚性需求,除了医院,没有人提供,你买不到,我们正是看到了这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而感到兴奋。”刘积仁说。
东软描绘的大健康蓝图越来越清晰: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百姓看病难,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等计划,业务覆盖6000多个城乡社区、2000多万人口。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企业只要还能喘气,就要坚持创新”
“当全行业进入寒冬,我们在亏损中坚守,当全行业复苏,我们在坚守中创变,一跃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大佬’。”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告诉记者,短短5年来,天合光能已完成惊人一跃。
“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大兴光伏产业,不少企业举债建厂,大上产能,但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内部管理都没有同步提升,这种粗放型、投机型扩张,再好的产业也无法持续。”高纪凡隐隐感觉投机泡沫。
“不少地方政府纷纷登门,以土地优惠、资金补贴吸引公司前往建厂时,我反而注重守住资金底线、实施稳健布局。”高纪凡认为,正是这样的坚守,让天合光能在之后的行业危机中得以保全。
随着2011年美国征收“双反”关税导致市场萎缩、价格战加剧,国内光伏业“哀鸿遍野”。此时的高纪凡却认为机会来了,他顶住亏损压力,提出“企业只要还能喘气,就要坚持创新”誓言,开始逆势创变。精简机构和人员,每年投入5到7亿元,全力开展创新研发和技术储备。
天合光能在科技部门支持下筹建了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导或参与了数十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进入2013年下半年,海内外光伏市场经过产能调整,逐渐复苏。“给点阳光就灿烂”,困境期练就的内功让天合光能率先扭亏为盈,并且供不应求。就在所有人以为公司要扩大产能时,高纪凡出乎意料地选择了一条“轻资产扩张”之路。
一大批光伏企业因大规模扩张,技术和人才难以支撑,天合光能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控股、租赁、托管、代工等方式,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开展产能合作和行业整合,去年销售量增长40%,成为全球光伏组件销售冠军。
困境练内功,顺境巧布局。已占据行业龙头位置的天合光能正在谋求新一轮全球布局,进军海外市场,向分布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商转型,抢占行业新高地。